首页 > 女频言情 > 夜读全唐诗 > 第472章 禅社首乐章之三《肃和》

第472章 禅社首乐章之三《肃和》(1/1)

目录

禅社首乐章之三

肃和·黄只是祗

黄只是祗,我其夙夜。

寅畏诚絜,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首联:黄只是祗,我其夙夜

诗歌开篇,直入主题,“黄只是祗”,明确指出祭祀对象为地神黄只。“是祗”二字,尽显诗人对地神的敬重,这种敬重犹如山岳般深沉。“我其夙夜”描绘出祭祀者为筹备祭祀,夜以继日、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情景。从晨曦微露到夜幕深沉,祭祀者全身心投入,精心准备每一个祭祀环节。这两句不仅点明祭祀对象,更将祭祀者对地神的敬畏和对祭祀的虔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为全诗奠定了庄重肃穆的基调。

颔联:寅畏诚絜,匪遑宁舍

颔联进一步刻画祭祀者的心境与状态。“寅畏”描绘出祭祀者对神灵的恭敬畏惧,这种敬畏深入骨髓;“诚絜”则体现其内心的真诚纯净,毫无杂念。“匪遑宁舍”生动展现祭祀者为祭祀劳心劳力,连片刻休憩都顾不上。他们在祭祀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用实际行动诠释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和对神灵的赤诚之心,使祭祀者的虔诚形象跃然纸上。

颈联: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颈联将视角转向祭祀用品,“礼以琮玉”,玉琮作为古代重要的礼器,形制精美、寓意深刻,象征着天地的沟通与秩序。在祭祀中使用玉琮,极大地彰显出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荐厥茅藉”描述了将茅草垫在祭品之下的场景。看似质朴的茅草,在祭祀中却意义非凡,它代表着对神灵的质朴敬意,以最纯粹的方式表达祭祀者的心意。这两句通过对祭祀用品的细致描绘,从物质层面展现出祭祀的庄重,进一步烘托出对神灵的敬意。

尾联: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尾联以祈愿与反问的方式,将祭祀者的情感推向高潮。“念兹降康”直白地表达出祭祀者渴望神灵庇佑,赐予安康的强烈愿望。这安康涵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等方方面面,是祭祀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胡宁克暇”以反问的形式强调祭祀者为了这场祭祀,全身心投入,无暇他顾。这不仅突出祭祀的重要性,更展现出祭祀者对祭祀的专注与虔诚,以及对神灵庇佑的深切期盼。

总体赏析

这首诗围绕唐代祭祀地神的活动,全面且细致地展现了唐代祭祀文化的庄重与严谨。在语言运用上,简洁而庄重,用词精准,如“是祗”“寅畏”“匪遑”等,生动地传达出祭祀的氛围和祭祀者的情感。在结构上,诗歌条理清晰,从点明祭祀对象,到刻画祭祀者心态、描写祭祀用品,最后表达祭祀祈愿,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从情感表达来看,整首诗始终围绕对神灵的敬畏、对祭祀的虔诚以及对庇佑的祈愿展开,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歌意境深远,通过对祭祀过程的生动描绘,不仅体现了唐代文化中浓厚的宗教信仰和对神灵的崇敬,更为后人研究唐代祭祀文化、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