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述职与封驳(2/2)
工务大臣祖书林捻着胡须,慢悠悠地说道:「目前高炉炼铁虽已成规模,但铁仍为军备战略物资,尚未多到可以‘铺路’的程度。」
最后,财务大臣钱玉一锤定音:「国库连淮北的赈济都捉襟见肘,如何能支持如此庞大的工程?若强行推行,势必会削减其他重要支出。」
几位大臣言辞恳切,甚至可以说是步步紧逼。
这时候,方梦华可以选择用她的「特权」——等同开国皇帝加精神领袖的教主权威直接拍板通过提案,然而为了不给后人开恶劣先例她没有这样做。
她只是轻轻敲了敲桌面,平静地开口:「所以,各位大臣认为,铁路劳民伤财,耗费过大,得不偿失,是吗?」
包完点头,吕将补充道:「国会是责任政治,不应因个人意志强行推行项目。」
方梦华轻笑一声,缓缓起身,走到会堂中央,一字一句道:
「你们觉得铺设铁路浪费,那是因为你们还不知道‘路’的价值。」
她走到长桌前,指着地图上的金陵、太平府:「目前,金陵至太平府的粮道,主要依赖水运与车马。水路虽快,但遇到旱涝便难以通行;陆路则需要大量骡马,运输效率远不及轨道。」
她又指向北方:「战时,我们后勤补给需要调动千百辆马车,损耗巨大。而铁路若成,五百里之内的补给可在数日之内完成。战时,铁轨意味着生命线。」
包完仍然摇头:「即便如此,也不能证明铺设铁路比修筑普通官道更具优势。」
方梦华轻轻叹了口气,反问道:「你们知道水泥路的造价吗?」
众人皆是一怔。
「永乐二年,我们在慈溪余姚修建的‘慈余公路’,每百里耗费的银两,几乎是铁轨的五倍。」方梦华缓缓说道,「而水泥路每年还需修补,而铁轨的寿命超过十年。」
她一字一句道:「长期来看,铁路远比水泥路更节省成本。」
这一次,国会席上有些人开始低声交谈。
包完率先开口:「圣姑,‘铁路’此事,我们不是反对新政,而是必须考虑现实。此物劳民伤财,所费不赀,眼下我们刚打完北伐,国库亏空,百姓疲敝,此时大兴土木,是否……」
「是啊,况且,」吕将接道,「铁料本就珍贵,如今马鞍山的高炉虽已点燃,但我们连枪炮都供不应求,何必奢侈到拿铁去铺路?」
祖书林也拱手道:「恕臣直言,天下哪有用铁做路的?这等异想天开的工程,恐怕是有些……」
「太过浪费了。」钱玉直言不讳,「国库已在战事中捉襟见肘,军饷都尚未完全补足,如何再开销此等庞然大物?」
他们言辞恳切,底下的众议院代表们也低声交谈,显然多半都倾向于反对。
吕将皱眉沉思,似乎有些动摇。
方梦华见状,再次加了一把火:「更何况,并未提议立刻全国铺设,本轮提案只是金陵至太平府的试验性铁道。」
「如果铁路真的毫无用处,我们大可以停工,钱不会白花。」
包完、吕将、祖书林、钱玉四人面面相觑。
方梦华不动声色,等他们说完,才缓缓道:「我明白诸位的担忧。任何大事,当然都不能只凭一纸空文定夺。」
她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如此,不如我们一同前往马鞍山炼钢厂,实地看看,再做决断。」
四位大臣对视一眼,面露迟疑。
包完最先点头:「既如此,臣愿随行。」
「那便去看看。」吕将叹道。
方梦华微微一笑:「诸位,这不是浪费,这是投资。」
这一刻,金陵的车轮,开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