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述职与封驳(1/2)
国会大殿之内,琉璃穹顶通明,百余名议员济济一堂,气氛庄重而肃穆。方梦华身着素色军服,站在议事台前,环顾着这些承载大明未来的勋贵与地方代表们。
她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永乐十年北伐,至此告一段落。」
殿中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她的总结。
「此战,我军收复淮南两路,北抵黄泛区,东连海州、密州,与山东半岛的大明飞地合而为一。新得承州、楚州、泗州、宿州、涟水、邳州、宿迁、盱眙、寿春、庐州、滁州、舒州、蕲州等地,使我大明再无后顾之忧。」
「江南——安全了。」
她的声音坚定,殿中众人有些屏息。
「但这一切,得来不易。」
她扫视着坐在长桌后、身披勋贵长袍的元老院成员,又看向众议院席位上的各地代表。
「宿迁会战,扬州义勇军与山阳漕帮折损过半,两万将士战死沙场。」
「灵璧之战,十三师的一万多浙西老兄弟几乎打光。」
「沿淮各城之战,八万百姓被金军屠戮,十室九空,早在我们北伐前,那里的百姓已经大规模被刘光世和李成那些败类倒卖到北方编入奴籍,这次停战换俘也只要回来六十多万人。」
「——还换来了什么?」她的声音沉稳,却带着压抑的悲恸,「换来了金虏承认无力南下的现实,换来了我们五年的和平发展机遇。」
殿中有人低声喟叹,有人握紧了拳。
方梦华顿了顿,接着道:「然我军亦重创敌军。完颜蒲家奴的镶白旗、完颜宗翰的正白旗主力尽毁;金军北撤时,不得不以奴隶填补缺口。」
「但我们要清楚,金虏也在锐意进取、发奋图强。」她锐利地望向众人,「五年后,完颜吴乞买必然卷土重来。」
和州众议员代表邢磊低声道:「首相,五年……五年能做什么?」
方梦华微微一笑,扫过他们,道:「五年,足以让我们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五年内,我大明必须完成工业化的初步布局。」
「马鞍山的高炉已经点燃,钢铁产量正在提升,我们要做的,是建造真正的工厂,打造真正的纯火器军队。」
「铁路要铺设。金陵到太平府的试验线路必须开工。」
「枪械要改进。后膛枪的研发必须提上日程,过去战场上因火器不稳定而损失的战机,不能再发生。」
「海军要壮大。舟山、祟明口的造船厂必须扩张,远洋舰队必须成型。五年后,我们不止要在陆地上压制金虏,还要在海上走得更远。」
她每说一句,底下的人神色便凝重一分。
她目光灼灼,最后总结道:「孤知道,国库拮据,战后恢复不易。但请诸位记住,我们已经站在了工业国家的门槛上,只要给我们五年,差距只会越拉越大,直至降维打击!」
她抬起手,指向大殿外的金陵城:「五年后,若金虏再犯,他们会发现——我们已经不是今天的我们!」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纷纷起身,齐声道:「必不负首相所托!」
这一战,换来五年太平。
这一战,亦是大明崛起的起点。
国会大殿内,气氛僵持。
方梦华坐在总理大臣的席位上,神色淡然,却不怒自威。她面前摆放着一张手绘的规划图,描绘着一条蜿蜒的钢铁巨龙——那是她设想的金陵至太平府铁路线路。
然而,她的对面,四位大臣态度坚决地反对这项提案。
法务大臣包完首先发难,他身穿深蓝色法袍,沉声道:「首相,铁路并无先例,亦无成法可依。如今国库紧张,战后重建为重,何必急于一时?」
国务大臣吕将紧接着补充:「这条铁路长达百里,不仅需要征用大片耕地,还得征调大量民工,恐怕会引发民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