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夜读全唐诗 > 第474章 禅社首乐章之五《寿和》

第474章 禅社首乐章之五《寿和》(1/1)

目录

禅社首乐章之五

寿和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礼顺其禋。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于穆不已,裒对斯臻。

首联:惟以明发,有怀载殷

诗歌开篇,“惟以明发”,点明祭祀于清晨拉开帷幕。黎明时分,曙光初照,万物苏醒,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刻举行祭祀,寓意着新的开始,也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敬意如同朝阳般炽热。“有怀载殷”则深入刻画祭祀者的心境,他们怀揣着无比庄重、虔诚的心情,对即将进行的祭祀仪式充满敬畏。这种庄重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源自内心深处对神灵的尊崇,为全诗奠定了庄严肃穆的基调,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祭祀者对神灵和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

颔联:乐盈而反,礼顺其禋

颔联描绘了祭祀过程中音乐与礼仪交相辉映的场景。“乐盈而反”,祭祀音乐在现场回荡,或悠扬婉转,或雄浑激昂,音符满溢整个祭祀场地,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和谐。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传达着人们的祈愿。“礼顺其禋”强调祭祀礼仪严格遵循传统规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流程都顺从神灵的旨意。从主祭人的一举一动,到参与者的进退有序,都体现出对祭祀仪式的尊重和对神灵的虔诚,进一步彰显出祭祀仪式的严谨性。

颈联: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颈联将视角聚焦于祭祀者的行为与情感。“立清以献”,祭祀者以纯净、澄澈的心态,恭恭敬敬地献上祭品。这份纯净,不仅是身体的洁净,更是心灵的净化,体现了祭祀者对神灵的赤诚之心。“荐欲是亲”表达出祭祀者希望通过献上祭品,拉近与神灵的距离,仿佛能与神灵面对面交流,倾诉内心的祈愿。这种情感真挚而热烈,展现了祭祀者对神灵的亲近与依赖。

尾联:于穆不已,裒对斯臻

尾联对神灵进行赞美,并表达对祭祀结果的祈愿。“于穆不已”,诗人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赞美神灵的美德永恒不息,其光辉照耀世间万物。这种赞美并非空洞的言辞,而是源自对神灵的敬畏和敬仰。“裒对斯臻”则直白地表达出祭祀者对神灵庇佑的强烈祈求,他们渴望神灵的恩泽降临,让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同时也表达了对祭祀成功的殷切期望,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总体赏析

这首诗围绕唐代祭祀场景,全方位地展现了唐代祭祀文化的庄重与严谨。在语言运用上,用词简洁而精准,如“明发”“殷”“盈”“清”等,生动地描绘出祭祀的时间、氛围、祭祀者的心态等,富有表现力。在结构安排上,层次分明,从祭祀的起始,到祭祀过程中音乐与礼仪的展现,再到祭祀者的行为与情感表达,最后以对神灵的赞美和祈愿收尾,层层递进,逻辑严谨。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歌自始至终饱含着对神灵的敬畏、对祭祀仪式的虔诚以及对神灵庇佑的热切祈愿,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生动刻画,不仅体现了唐代文化中浓厚的宗教信仰和对神灵的崇敬,更为后人研究唐代祭祀文化、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