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万界从港片开始 > 第236章 交流

第236章 交流(2/2)

目录

可惜,最后全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继续之前的统购统销模式。

也是如此,内地电影厂内部,有大批青壮专业人才得不到充分锻炼。

每年的拍片数量就那么多,导筒基本都掌握在那些老资历的导演手里。就是那些剧组专业职位,也都掌握在老一辈手里。

青壮人才,基本都是助理打杂角色,需要以十年为单位磨砺。

等到资历足够了,这才有上位的机会!

这回,亚视和锋锐影视,主要合作的对象是珠江厂和潇湘电影厂,还有桂省电影制片厂。

要的,基本都是那些年轻的,属于助理位置的专业人才。

如此,对于这些电影制片厂本身的影响不大!

与此同时,借调这些专业人才,亚视和锋锐影视还会给于一定的资金补偿,直接用港币支付。

这和武锋从老家招聘工厂员工一个性质,不过更好听一些罢了。

这几家电影制片厂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然后就派出了第一批专业人才赶来港岛。

其中部分,被分配到了亚视这边。

此时的亚视总部,还处于九龙塘的五台山。

这里聚集了港岛最多的影视圈各类人才,同时也有不少高档小区存在,专门供应五台山的精英人才购买以及租住。

武锋有钱,当初在八七年股灾的时候,可是狠狠捞了一笔。

这一笔庞大收入,在港岛早就见光了。

若非他已经是西贡议员,加上手里掌握的舆论资源充足,怕是很有可能被某些人和势力,当做股灾的帮凶给推出来,叫受损的港岛股民针对了。

他一点都没有客气,直接将九龙塘的某一个中高档小区全部买下。

当时费不到一个亿,此时已经涨到了一点五亿左右。

咳咳,港岛九龙塘这里的小区,和内地那边的小区不是一个概念。

三四栋楼房凑在一起,就能定义为一个小区。

要是放在内地,不来个十几栋楼房,拥有数千上万套房子,怎么也称不上一个小区的。

分配到亚视的内地电影厂专业人才,他们的宿舍就在这个小区。

属于公寓房,面积不大一套三十平左右,一室一厅还有厨房和厕所,一间公寓住了两位内地来的员工。

这样的环境,比内地此时的筒子楼肯定要强不少。

王强和李东一个来自珠影厂,一个则是来自桂省制片厂。

他们两,分配到了同一间公寓。

都是内地电影厂职工,很快就从刚开始的生疏,没几天就熟起来了。

他们一个摄影师,一个则是灯光师,都是剧组的核心工种。

不仅如此,他们还都是学校毕业的大专生,正儿八经的学院派。

可惜,再是学院派,分配到了电影厂之后,也只能从助理开始做起。

而且还不是主要助理,而是助理的助理,平时就是想要摸一下摄影机或者灯光器材,都不是很容易。

他们一个在电影厂干了三年杂活,一个则是干了四年杂活。

理论基础一点问题都没有,可就是没有多少上手实操的机会。

按照规矩,等他们从助理的助理,混到助理的时候,就可以慢慢上手机器了。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成为真正的摄影师或者灯光师,那就得看前面的老资格什么时候愿意放手。

本来这也没什么,可电影厂的日子难过,他们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

这不,港岛方面的合作邀请传开,他们二话不说主动报名参加。

一来港岛这边给出的劳务费不低,二来就是想要碰运气找机会。

港岛的商业影视剧发达,而且影响力也不小,作为内地的从业人员,自然能够更早接触到港岛的部分精品影视剧。

若是能够在港岛,参与商业影视剧制作和拍摄,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好机会,以后不管是留在港岛还是回到电影厂,都有不一样的前程。

当然,港岛繁华吸引人,也是一个不可疏忽的原因。

那些把持了电影厂大量资源的老资历们,自然不会贸然放弃手里的资源,跑去港岛重新开始,他们也没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

另外,老资历的电影厂员工,他们的思想已经定型,想要适应商业影视剧的制作,怕是难度相当之高。

也只有想要改变现状的青壮年人才,才有搏一把的勇气。

而且他们的思维活跃,也能够很快适应商业影视剧的制作理念。

事实也确实如此!

王强和李东到了港岛,先是熟悉了三天,等新鲜劲过后,立即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亚视自从举办《无限制格斗大赛》和《选美大赛》爆火,赚了大笔广告费和赞助费之后,在电视剧的制作方面投入巨大。

尤其是涉及古装片的拍摄,需要的各方面专业人才极多,本身的员工数量有些支撑不起好几部电视剧的同时拍摄任务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