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交流(1/2)
第236章交流
就像正规的足球联赛!
有顶级联赛也有次级联赛,眼下的《无限制格斗大赛》还有《拳王争霸赛》,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理解。
《拳王争霸赛》属于次级比赛,而《无限制格斗大赛》就是顶级格斗比赛了,一点都不冲突,反而还能相辅相成。
没办法,谁叫无线舍不得费重金呢
《拳王争霸赛》就只能吸引社团高手参与,众多的武馆高手,因为种种顾忌不会轻易参加。
这就导致,《拳王争霸赛》的含金量颇为不足!
反观《无限制格斗大赛》,不仅有港岛各方高手,还有内地以及东南亚的高手,甚至日韩高手都有参与,选手质量都不一样。
要是出现《拳王争霸赛》的冠军选手,只能打入《无限制格斗大赛》的正赛,想要拿更高名次十分艰难的情况,那观众们会怎么看
就算无线再不高兴,观众们也会默认《拳王争霸赛》的档次低了一档不止。
只要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就不是无线轻易能够扭转的。
事实上,这对无线也是好事。
毕竟,能够给港岛的格斗高手,提供一个不算太激烈的平台。
确实不会太激烈,不管奖金还是周边收入都一般,那些顶级高手都不会参加,自然就给了寻常高手交流切磋的机会。
像是陈浩南和大天二这等实力的打仔,就很适合参赛。
只要形成了惯例,无线的收益也不会少!
甚至,还能和各大社团开设的外盘联合,从中分一杯羹。
亚视这边,收益自然更大!
最近一段时间,亚视这边来了不少新面孔,全都是内地口音。
他们都是内地的电影厂外派员工,都算是青壮人才。
之前,武锋就以亚视和锋锐影视的名义,通过银都机构向内地的电影厂,提出了人员交流的想法。
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
实际上,就是看上了内地电影厂里的各种专业人才。
希望能够通过交流的名义,请来亚视和锋锐影视帮忙,增加两家公司的实力,还有专业人才底蕴。
内地的电影厂,类似于好莱坞的大制片厂。
其中各部门齐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影视行业的专业人才。
别看港岛影视圈一片欣欣向荣的架势,可这是当初魔都电影人才南下,以及有国外进修资历的新一代影视人才集体爆发的缘故。
除了行业顶尖的那几位之外,事实上其余专业人才的素质方面,比起内地的电影厂培养的人才,并没有多少优势甚至还大有不如。
事实上,八十年代的内地影视圈人才,一点都不差。
第四代导演正值壮年,第五代导演已经逐渐冒头。
像是《大决战》三部曲,《开国大典》之类的电影,哪一部不是经典
《高山下的环》这样的电影,就是在港岛也备受赞誉。
武侠功夫片有《黄河大侠》,绝对属于实战功夫片的翘楚。
在大场面,战争片的拍摄方面,内地甩港岛十八条街。
也就是在商业片的拍摄理念和方式上,有不小差距而已。
事实上,只要给内地的影视圈人才一定的商业环境,再亲手尝试几遍,很容易就能扭转想法追赶上来。
像是《双旗镇刀客》,还有《古今大战秦俑情》,都是相当不错的商业电影。
另外,在剧组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内地的电影厂优势极大。
后来,到了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初十年,内地影视圈之所以被港台圈压制,主要还是资金问题。
事实上,那时候的电影厂经营困难,大量专业人才出走,给于了民营影视公司不少的剧组人才选择。
不然,那些大名鼎鼎的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都是怎么起来的
此时,国内的电影厂日子就很不好过。
还是统购统销的模式,却是跟不上迅速提升的器材以及人工成本。
加上各地电影公司圈地为王,不肯主动分润放映利润,导致内地的电影厂的日子相当艰难。
全靠政府拨款,加上几十年积累的职工数量,用举步维艰来形容都不为过。
可偏偏,每年都要新入不少的职员!
这时候,影视院校毕业生还是包分配的,只不过能不能分到一个好单位,那就难说得很了。
后世的人很难想象,为了搞活电影市场,八十年代的改革力度之大,绝对超乎想象。
什么票房分成制度,什么市场卖片制度,甚至就连分级制度都弄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