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一章 争马斗秦公疾还

第三十一章 争马斗秦公疾还(2/2)

目录

李善道熟视沙盘,说道:“李孝基如果是改变了‘先救晋阳’的策略,现在他打算转而先阻击我军北上,则他必然增援西河郡的唐军。西河位处太原之南、临汾之北,扼汾水通道,只有西河郡在唐军手中,他们才能挡住我军沿汾水北上,到太原。

“如此,我军当下的应对之策,无非便是两条。一则,继续沿汾水北上,过绛郡、临汾,正面进攻西河的唐军守军;二则,从侧翼进攻,即从西河郡东边的上党郡,同时攻入西河郡。

“我意,第一,先令我贤兄主力自沁源西进,配合我主力,南北夹击,迅速攻取临汾;第二,临汾既下,我主力接着沿汾水谷地北上,由南攻入西河郡;第三,我贤兄部还沁源,北拔铜鞮,为奇兵,经上党郡西部,从东边入境西河,配合我主力进战;第四,至於宋金刚部,若有机会,就占取住太原东部的一两个要地,以为我军在太原之前哨据点。诸位,我此策可否?”

绛郡包括郡治正平在内的大部,都已被黄君汉、季伯常、郭孝恪部打下。

从龙门出兵北上,绛郡境内不复再有唐军的阻击。

李善道部主力,可以直接经过绛郡,攻入临汾郡。

临汾郡辖县不多,只有六七个。要镇仅有一个,便是其郡之郡治临汾县。

临汾县在汾水东岸,南接绛郡,北为刘黑闼先锋现所在之杨县、岳阳,——杨县、岳阳尽管刘黑闼部尚未攻打,但只要刘黑闼主力开到,“南北夹击”之势,很容易就可实现。

屈突通抚须说道:“大王此略,主力为正,刘上柱国部为奇,正奇相辅,高明之策。”

通过这几次的议论军事,李善道对屈突通、窦建德两人的军事能力,已是越来越熟悉和了解。他发现,屈突通谋事,比较以稳为重,在军队建设上,注重基础训练与军纪;而窦建德擅长因敌制宜,能够灵活运用战术,在军队建设上,他以宽容待士。这与他两人的性格有关,与他两人的出身、经历也很有关系。毕竟屈突通是隋正规军的高级将领出身,堂堂之阵、军容严肃,是他的看家本领;窦建德则草莽豪杰,出奇用诈、收揽人心,是他起家的手段。

必须得承认,这两个人虽然能力有不同,但在军事上,确乎都是人才。

因而,李善道又专门询问窦建德的意见,说道:“窦公,你以为何如?”

窦建德沉吟了下,说道:“大王之策,确为上计。然灵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李孝基部唐援如调重兵往灵石增援,我军攻之,恐耗费时日,且伤亡也许不会小。因臣愚见,是不是可分兵一部,佯攻龙泉郡,以牵制唐援兵力?此其一;最好是尽速攻下临汾,若能赶在唐援抵达灵石之前,或唐援刚到灵石之后,我军便至灵石,则可趁其立足未稳,减少损耗,此其二。”

龙泉郡在西河郡、临汾郡的西边,与河东郡之间隔着一个文城郡。

文城郡更小,只辖四县。

从河东郡、绛郡佯攻龙泉郡的话,可以在从绛郡入进临汾郡后,分兵向西,攻入龙泉郡;也可以直接从河东郡北上,经过文城郡,攻入龙泉郡。

李善道从谏如流,拍板决定:“便按窦公之策,分兵一部,北经文城,佯攻龙泉郡,牵制唐援;主力与我贤兄部南北并击,速取临汾,再图灵石!”

屈突通进言说道:“大王,须当一事,不可不防。”

“何事?”李善道话才问出,已醒悟过来,目转沙盘上晋阳位置,说道,“公指可是刘武周?”

屈突通答道:“正是刘武周。刘武周已经拔取了晋阳,他一定也正在计议底下的用兵。而且,尉迟敬德、寻相部,现已在西河郡北部。不能排除刘武周部,有可能会在我军北至西河之前,就已趁唐援主力尚未援到的机会,将灵石等地攻下!如出现这种情况,西河为刘武周有矣。”

李善道再次审视沙盘,看了好一会儿,摸着短髭,笑道:“若是真出现了这种情况,也没办法,只好任由刘武周暂据西河了!”不再多想,下令说道,“传令各部,依此行事。”

……

龙门向西南,过吕梁山脉,缘渭水而西,数百里外,一座崭新的雄城矗立,便是大兴城。

大兴城,是隋建以后,因原汉长安宫殿破坏严重,官署民居混杂,城内用水不足,因在东南方向龙首原上另建的新都。杨坚很节俭,新都只用了十个月就建成了,很多材料都是从汉长安故城拆运而来,再次利用。却李渊入进关中,所谓“占据长安”,指的其实就是大兴城。

就在李善道与屈突通、窦建德等商议下步军事行动时。

大兴城的西城门外,一队骑兵驰至,所打一面旗帜,上书“秦国公”。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