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 第26章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26章 杨奉董承双救驾(1/1)

目录

李傕想要杀皇甫郦,骑都尉杨奉劝谏说:“如今郭汜还没有除掉,而杀掉天子使者,那么郭汜起兵就有了正当名义,诸侯都会来帮助他。”贾诩也劝说,李傕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一些。贾诩推皇甫郦出去。皇甫郦大声叫道:“李傕不奉行诏令,想要杀了汉君自己称帝!”侍中胡邈急忙阻止他说:“李将军对你不薄,你为什么说出这样的妄言?恐怕对你自身不利。”皇甫郦斥责他说:“胡敬才!你作为朝廷辅佐大臣,怎么如此谄媚?我家世代受恩,身在朝堂之中。‘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应当辅佐国家,我被李傕所杀,那是命啊!”不停地大骂。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急忙命令皇甫郦回西凉。李傕的军队大半是西凉人,还有羌人和汉人组成的士兵。皇甫郦说李傕不忠不孝,很多西凉勇士都跟着皇甫郦离开了。贾诩又对羌胡人士说:“如今天子知道你们忠孝,所以派遣你们回郡,以后必定会有重赏。”羌胡都埋怨李傕不给他们官职,也带兵离开了。李傕知道皇甫郦离开了,非常愤怒,派遣虎贲王昌去追他。王昌知道皇甫郦是忠孝之士,没有去追,回来禀报李傕说:“皇甫郦不知道去哪里了。”李傕说:“算了吧!”

却说贾诩来拜见皇帝说:“陛下可以重重地加封李傕官职。”皇帝封李傕为大司马。李傕心中非常高兴,说:“这是女巫神鬼的力量啊!”于是重重赏赐女巫,却不赏赐军士。骑军都尉杨奉大怒,对宋果说:“我们出入生死,亲身冒着箭和石头,反而比不上女巫吗?”宋果说:“为何不杀了这个贼人,来救天子?”杨奉说:“你在中军放火作为信号,我会带领军队在外面接应。”二人约定这天夜里二更动手。不料没有保密好这件事,这天夜里事情泄露,有人报告给了李傕。李傕大怒,让人捉住宋果,已经先杀了他。杨奉在外面没有看到信号火,李傕亲自率领军队出来,在营寨中杀到四更。杨奉因为不能取胜,带领一队军队离开了。李傕从此军势逐渐衰落。再加上郭汜时常前来攻击,被杀死的人尸体堆积如山。

忽然有人来禀报说:“有张济统领大军,从陕西来到李傕、郭汜这里,各自派人到两边进行和解,如果有不服从的就率兵攻打。”李傕、郭汜都依从答应了。张济上奏表,请天子前往弘农。天子非常高兴地说:“朕心里想着东都很久了。如今能趁此机会回去,真是万幸啊!”下诏封张济为骠骑将军并开设府署。张济进献粮食酒肉,供给百官。郭汜放出公卿出了营地。李傕收拾车驾向东行进,派遣原来的御林军几百人,各自手持长戈护送皇帝车驾。

夜里经过新丰,晚上到达霸陵桥,当时正值秋天,秋风突然刮起。呼喊声大作,数百名军兵来到桥上,拦住车驾,厉声问道:“这是什么人?”侍中杨琦拍马上桥说:“这是大汉天子的车驾,任何人不得无礼!”有两名将领出来说:“我们奉郭汜将军的命令,守住这座桥,以防奸细。既然说有天子,难以相信,必须亲眼见到。”杨琦高高掀起珠帘。皇帝说:“朕就在这里,你们为何不退下?”众将都高呼“万岁”,分列在两边,车驾才得以通过。两名将领回报郭汜说:“天子车驾已经过去了。”郭汜说:“我正想劫持车驾,再进入郿坞,以图谋大事,你们怎么放过去了?”二将说:“不知道将军的本意。”郭汜说:“我瞒着张济的心思,想要谋划这件事,你们怎么放过去了?”急忙命令斩杀这两名将领,起兵追来。

天子刚到华阴县,背后喊声震天,军马赶来,大声呼喊:“车驾不要动!”汉献帝听到后面的军队到了,对大臣说:“刚刚离开狼窝,又遇到虎口!”侍臣都大哭起来。军队快到跟前,只听到一阵鼓声,山背后闪出一员将领,当先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大汉杨奉”四个字,背后有一千多士兵。原来杨奉离开李傕后,在终南山中屯兵,特意前来保护车驾,正好遇到皇帝。杨奉命令让后面的军队退后,在两边摆开阵势。郭汜的将领崔勇出马,大骂:“杨奉反贼,没有仁义!”杨奉大怒,回头在阵中说:“公明在哪里?”一员将领手持大斧,飞骑骅骝马,径直去取崔勇。两匹马相交,只一个回合,就把崔勇斩于马下,杀进军队中,砍死无数人。郭汜的军队大败,后退了二十多里。杨奉收兵,来拜见天子。皇帝下车拉着杨奉的手,说:“你救了朕,朕应当铭刻在肺腑。”杨奉叩头拜谢。皇帝说:“斩杀贼将的是谁?”杨奉就领这员将领在车下拜见。杨奉说:“这个人是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皇帝慰劳他。杨奉护送皇帝到华阴宁辑,将军段煨准备衣服饮食,供给天子。这天夜里,天子住在杨奉的军营中。

郭汜输了一阵,第二天点齐军队又杀到营前。徐晃率先出马。郭汜的大军从八面围过来,将天子和杨奉围困在核心。皇帝和百官说:“朕这次完了!”正在危急的时候,忽然东南方向上喊声震天,贼兵们纷纷奔逃溃散。徐晃趁机杀出去,内外一起攻击,狠狠打败了郭汜一阵。郭汜的军队战败逃走。这个人来拜见天子,乃是刘朝的皇亲国戚、汉室的忠臣,身穿锦衣来到玉殿,腰横玉带走上金阶,这人就是国舅董承,率领一千多骑兵特意前来救驾。皇帝哭诉之前的事情。董承说:“陛下不要忧虑。我与杨将军发誓斩杀这两个贼子,来使天下安定。”皇帝命令早日赶赴东都,连夜驾车启程,前往弘农。

却说郭汜战败的军队回来后,碰到李傕,说:“杨奉、董承救驾前往弘农去了。如果他们到了山东,站稳脚跟,必然会向天下发布公告,让诸侯一起讨伐我们,我们三族都不能保住了!”李傕说:“现在张济的军队占据长安,不敢轻易出兵。我和你合兵一处,到弘农杀了汉朝皇帝,平分天下,有什么不可以的!”郭汜说:“如果兄长肯提携小弟,一同去争夺地盘。”二人合兵,在路上抢劫掠夺,所经过的地方都被洗劫一空。杨奉、董承知道贼军从远处赶来,于是率领军队返回,与贼军在东涧这个地方大战。李傕、郭汜二人商议:“只是不能斗将,只是混战,我们人多他们人少,怎么会不胜呢。”

商议确定后,李傕在左边,郭汜在右边,漫山遍野地涌来。杨奉、董承两边拼死战斗,才刚刚保护天子和皇后的车驾出来;百官、宫人、符策典籍,所有御用的物品,全都被抛弃了,都被李傕、郭汜的兵卒抢走,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郭汜的军队全部进入弘农进行劫掠。董承、杨奉保护着天子车驾往陕北逃走,李傕、郭汜分兵追赶过来。董承、杨奉一方面派人跟李傕、郭汜讲和;一方面悄悄派人去传圣旨到河东,紧急召见以前的白波军首领李乐、韩暹、胡才这三处的军队,前来救援接应。

李乐也是聚集在山林中的造反贼人,是没有办法才召见他。这三处军队听说天子下了诏命,赦免罪过并赐予官职,怎么会不来呢;并且率领本营的军士,来和董承约定,一起再次夺取弘农。当时李傕、郭汜只要到了哪里,就劫掠百姓,年老体弱的就杀掉,强壮的就充军。在面临敌人的地方,驱赶百姓在前面,叫做“敢死军”。贼人的势力非常浩大。李乐等人的军队也是聚集起来贪婪抢掠的一伙人,郭汜命令军士把衣服等物件抛弃在路上。当李乐的军队到达时,在渭阳会师。李乐等人的军队看到满路的衣服,争相去拿取,队伍就混乱了。郭汜、李傕的军队从四面赶来混战,李乐的军队大败,被杀得尸体遍野,血流成河。

杨奉、董承阻挡不住,保护着天子向北逃走,背后李傕、郭汜的军队追赶过来。李乐说:“事情紧急了!请天子上马先走!”皇帝说:“朕不能舍弃百官离开。众人有什么罪过啊!”追兵不断,满天都是火红之色。胡才被乱军杀死,喊叫声震天动地,连续一百多里。董承、杨奉见贼人追得紧急,请天子舍弃车驾,步行到黄河岸边。李乐等人找到一只小船当作渡船。当时天气寒冷严寒,皇帝和皇后勉强走到岸边,岸又很高,下不去。后面有火光和战鼓声相互攻击,盔甲士兵突然赶到。杨奉说:“可以解开马缰绳,接连拴绑在皇帝的腰上,放下去到船里。”在人群中,皇后的哥哥伏德挟着几十匹绢到来,说:“我在乱军中捡到这些绢,可以接连拖拽车辇。”行军校尉尚弘用绢包裹着皇帝和皇后,让众人往下放,才得以下船。李乐手持宝剑站在船头,皇后的哥哥伏德背着皇后下到船中。岸上有不能下船的人,争相拉扯船边,李乐把他们都推到水中。渡过皇帝和皇后后,再放船过渡。岸上的人哭声不停。那些争渡的人都紧紧拉住船,都被砍断手指的,不知道有多少。船中急忙渡到北岸,杨奉找到一辆牛车,载着皇帝到了大阳饿了没有食物,晚上住在瓦屋里。乡下老人进献粟米饭,皇帝和皇后一起吃,糙米难以咽下喉咙。第二天,封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皇帝坐牛车前行。两位大臣寻找到来,在面前下拜,是太尉杨彪、太仆韩融。皇帝和皇后痛哭。近侍等人只有二十多人,无不流泪。太仆韩融说:“李傕、郭汜两个贼人很听我的话,我舍弃一条命去劝说两个贼人罢兵。陛下好好保护龙体。”韩融离开了。李乐请皇帝进入他的营地暂时休息。过了几天,杨彪请天子定都在安邑县。皇帝乘坐车马到了安邑,又没有高大的房屋,皇帝和皇后居住在茅屋里,又没有门可以关闭,四周就临时插上荆棘篱笆。皇帝和大臣在茅屋里议事。李乐、韩暹在篱笆外进军观望,互相压制,以此为乐。众将专权,尚书、百官、公卿稍有触犯就会死去,在皇帝面前殴打辱骂将士;故意让奴仆送来浊酒粗粮给天子,皇帝勉强接受。李乐、韩暹联名保举无赖、部曲、巫医、走卒二百多人,并封为校尉御史。刻印来不及,就用锥子刻画,就是这样苟且行事。韩融劝说李傕、郭汜两个贼人,才开始放百官和宫人回去。

这一年发生大饥荒,百姓都吃枣和菜,饿死的人到处都是。河内太守张杨送米进献给天子,河东太守王邑送绢帛来给天子做衣服。就这样,皇帝得以存活。董承、杨奉商议,一方面派人修缮洛阳的宫院,想要侍奉天子回到东都。李乐不同意。董承对李乐说:“洛阳是天子建立都城的地方,安邑只是个小地方,怎么能容纳天子车驾呢?现在侍奉天子回到洛阳,才是正理。”李乐说:“你们侍奉天子去吧,我只在这里居住。”董承、杨奉整理准备让天子启程。李乐暗中派人勾结李傕、郭汜,一同来劫持天子。董承、杨奉、韩暹知道了李乐的意图,于是连夜安排军士,护送天子车驾启程,向前奔向箕关。李乐率领他全寨的军马前来追赶。四更天左右,追到箕山下,大喊:“天子车驾不要走!李傕、郭汜在这里!”天子知道了,心惊胆战,山上火光四起。汉天子如何脱离这场灾难,究竟结果怎样,且听下一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