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 > 第663章 科举的尴尬之处

第663章 科举的尴尬之处(1/2)

目录

叮嘱着别出事,最终还是出事了。

而且这事王烨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嗯,明朝科举案,大概就和那个差不多。

简单来说,齐国幅员辽阔,是真正意义上的万里之国,国家大了,各处都有人,也都有人读书科举,但是这次的榜单不对劲,十分的不对劲。

南洋、日本、高丽、辽东、草原、西夏、青藏高原,这些地方一个学子没中举就算了,毕竟这些地方读书起步晚,对圣人文字理解不够深入,那也是有的。

但是河北、山东、河东这些地方,也没人中举就说不过去了。

要知道,山东还有个地方叫曲阜呢,孔家就在那里。

比明朝科举半壁江山好点的是,现在皇榜还没张贴,还在王烨这里,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当然,这个余地留的也不是很多,明天一早就是放榜的日子,所以这夜深人静的时候···

嗯,静不下来一点,太和殿内,就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

朱胜非的声音很高:“此番若是我有任何一点徇私舞弊之处,请诛我三族!”

嗯?

三族:你清高···

不过朱胜非都拿自己的三族起誓了,虽然司马懿把誓言弄的不太值钱,但是朱胜非那么多年的人品,还是能足够的信用的。

现在问题来了,作为主考的朱胜非,保证了没有徇私舞弊之处,也就是说,这一百九十九份考卷确实是上乘之作,毕竟双眼都是血丝的朱胜非,是看过了所有答卷的,这人的文学鉴赏功底也是靠得住的。

前五十的试卷王烨也都看过,水平确实不错。

“江南士子便比他处强那么多?”孙安问道,“那地方不是常年征战吗?”

是啊,江南那地方乱七八糟的,日子都过不消停,哪里能好好读书了?

“江南自古以来,都是文风鼎盛之所在,此番是归正之后,第一次参加我国之科举,有此番结果,倒是也有可能。”吕好问道。

吕好问今年都七十三了,还大半夜的被叫来开会,多少是有些不人道的。

不过王烨是个讲究人,凳子摆了一排,大家都坐,这会一时半会的也未必能开得完,大家都坐着,跟以前梁山泊坐交椅似的。

孙安点点头,大概是信了,嗯,只是大概罢了。

就是江南士子强,还能前两百都是江南的?

中间一定有猫腻!

嗯,我儿子没考上,一定是江南的学子使了坏。

是的,孙安的儿子,或者说这群勋贵家很多孩子,也都参加了科举,武将世家,孩子读书的不少,这次一个都没考上,多少是有些别扭的。

这也就是朱胜非脸红脖子粗的,一看就上头,再说下去一头撞死在大殿就不好了,不然高低再刺挠他两句。

“河北、山东、河东等地,本在齐国治下多年,参加过数次科举,之前,不也没江南人吗?此番有何不妥?”韩浩皱眉道。

作为分管礼部、户部的参知政事,韩浩在科举这事上,也是有管理责任的。

不过韩浩说完,三省六部的头头,却是看向了赵鼎。

赵鼎当宰相,已经十多年了,可谓是劳苦功劳,积威甚重~

赵鼎刚在看试卷,没有参与讨论,实际上前半截的讨论,确实可以不听,主要就是朱胜非在证明自己没有徇私舞弊,就这么个事。

倒是也没人刁难他,问几句也不算刁难,如今中举的都是江南地的,多少有些说不过去,讨论一下罢了。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怎么处理的问题。

赵鼎还在看试卷,没说话,韩浩只得继续说道:“咱们齐国历来缺官吏,读书不错的,早拉来为官做吏了,此次科举,不及南方本就寻常,何况···”

韩浩顿了顿,道:“这参加科举的人物中,本就有不少,曾经在前朝做过官的。”

韩浩算是把话说明白了,有这档子事,一点毛病都没有。

齐国治下,本来就科举了好几轮,有读书种子,早做官去了,所以这次科举,考不过江南很奇怪吗?

再说了,江南之地新下,前朝官吏是一概不用的,基本都是从燕京城发过去的官吏主政。

那曾经中过进士的那些人,又没有多大罪过的,不曾被追责,赋闲在家,这次科举又没说不许人家参与,许多人便是一年之内,完成乡试,会试,人家曾经中过进士,是有真才实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