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科举和逆子(1/2)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嗯,时光匆匆,又过去了两年半。
时间悄然来到泰和十五年(1137年)的五月仲夏,这一日的燕京城,人来人往的,属实热闹。
平日里自然也是热闹的,燕京城房价涨了一波又一波,常驻人口一天比一天多,如今常驻人口数量接近九十万,算上流动人口,更是百万人口级别。
这样的燕京城,城墙拆了建,建了拆的,是真的影响城市规划。
嗯,城墙确实是影响城池发展的阻碍,尤其现在火药武器越来越发达的现在,城墙防御火药的可靠性不知道,维护和修建的成本都很高。
燕京城能容纳那么多的人口,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楼房的普及。
有钢筋和水泥,就有建设高楼的基础,虽然高楼大厦什么的靠不住,但是三四层楼的筒子楼还是很容易做的。
售卖土地房屋,让燕京城府衙库房一直都富裕的。
当然,在现在这个社会,皇权依然是至高无上的,城区最最好最繁华的地段,一些好店铺,就是皇家的地产。
整个城池的建设规划,就是王烨来的,自然给自己家谋福利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王烨到底也成为了他曾经最讨厌的人。
且不说他。
只说这燕京城这么热闹,便是因为如今是大考的年份。
齐国缺官吏,一统天下之后,嗯,江南到现在还有犄角旮旯里有据说南宋官家赵楷的旗帜打出来,而且钟相被弄死了,但是杨幺还在洞庭湖负隅顽抗,所以这个一统天下,到底是还有些瑕疵的。
嗯,只是瑕疵罢了。
从齐国建国开始,前几年科举的频次还勤一些,基本上两年一考。
齐国的科举从立国之后,调整过一些,如今县一级考试叫童生试,过了就是秀才;路一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殿试不会排名,只是纯纯的考给陛下排名,然后名义上落个天子门生,好听一些。
所以贡士也就是只要不缺席殿试,就会变成进士。
这个三级考核系统,是给国家取士的,组织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在朝廷官吏不够的时候,还会有另外两种补充手段,一种是官办学堂,尤其是燕京城的燕京大学,更是人才输送基地,不知道多少基层官吏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教授的东西,非常有针对性,就是为官做吏需要掌握的识字、法律、基础执政所需技能,可以说,这里就是速成镇长培训班。
然后便是恩科,偶尔特别举办的科举,因为偶尔,次数不多,后面慢慢会取消,然后变成三年一会试的标准科举模式。
只能说存在即合理,科举制度这么发展,可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连八股文这种格式,都已经有人提到了王烨的桌案上。
王烨还在犹豫,但是这次科举,,已经在尝试八股文格式了,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实际上,就是一种固定格式的文本,跟后世论文固定格式和内容模块也差不多。
只要不是内容命题都走上极端,实际上的影响倒是也没那么大。
而除了科举之外,还有武举。
武举和科举一致,也是三年一举,考试内容主要是马步弓箭和策试。
这个顺序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先策试的话,有些人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策试个锤子?
所以武举之中,便分文武两考,其中马步弓箭是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就是给一些练家子野路子一条路走。
毕竟有些人,甚至连学习弓箭的能力都没有,只是会些武艺罢了。
科举和武举岔开了半个月,如果有人想考两场,时间上也来得及,王烨和满朝文武也都想看看,到底有没有文武双状元的存在。
好吧,闲言少叙,只说这齐国科举,如今也是国家之大事,多少学子皓首穷经,就是求一个书中自有黄金屋,想着读书改变命运,改变自家八辈贫下中农的成分。
阶级跃迁~
很难的哦。
人多,自然聚会就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