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 第638章 截胡保时捷,智驾布局布局

第638章 截胡保时捷,智驾布局布局(1/2)

目录

第638章截胡保时捷,智驾布局布局

“增程试验车做出来了没实际性能如何”王逸进一步问道。

星逸汽车副总裁邹泽峰回道:“董事长,增程试验车也做出来了,但具体参数还在测试中。目前我们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纯电版本的测试上,准备明年先推纯电……”

“不对,你们这思路不对。”王逸摆了摆手:

“目前电池技术不够先进,成本高,续航短,纯电车成本太高。增程才是出路,也是当下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短成本高的唯一出路。”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三个方向,纯电,增程,混动。

纯电,顾名思义就靠电池,电池大小直接决定续航长短,因此必须有超大电池,才能保证足够的续航。

但这年头电池太贵,导致纯电车价格奇高无比,续航也不给力。

一般来说,纯电汽车的nedc续航至少也做到400公里到500公里,才够用。

这样算上衰减,实际续航打八、九折还有三四百公里。

到了冬天大幅度衰减后,还能有个两三百公里的续航。

这种水平下不至于动不动把人丢在路上,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使用。

而经常出差跑长途的用户,那nedc续航需要达到600公里,700公里,甚至更高。

可这年头电池太贵了!

当下nedc四百公里续航的电池,比十年后八百公里续航的电池贵得多,成本太高,导致纯电车售价太高,很难普及。

也正是因此,特斯拉odels续航三百公里都要六十多万,而且这点续航根本不够。

五百公里续航的版本,要九十多万,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

可以说,这年头的纯电车只适合市内通勤,家里有充电桩的用户。

这样三百公里的纯电续航,每周充个两次,日常上下班就够用了,售价也不至于高的难以接受。但中长途就不够了。

因此,王逸直接将纯电放到了配角,续航三百公里左右,主打市内日常通行。

至于五百公里的纯电续航,成本高,售价格,销量寥寥。

相反,增程车和混动才是出路。

这两种类型,都是有电池,有发动机。

有电的时候,直接用电驱动,没电了,还可以烧油,从而使得整体续航大幅度提升,甚至远超燃油车。

哪怕是跑长途也不是问题,找个加油站加一箱油,就能再跑七八百公里,真正的续航无忧。

但这两种新能源也有很大的区别。

最主要的就是机械结构和驱动方式上。

增程汽车的内燃机,不是传统的发动机,无法直接驱动车轮,本质上只是一个纯发电机!

用油发电,然后通过电机驱动车轮。

增程汽车本质上只有电驱动,类似于纯电车,以电为主,压根没有油车的烧油直驱,也没有变速箱,离合器这些。

发电机+驱动电机就搞定了,无变速箱,机械结构简单。

而混动汽车的内燃机则是直接驱动后轮的发动机+发电机。

不仅可以发电,用电驱动。还可以在需要高动力等情况下,和油车一样,直接烧油驱动车轮,还可以油电混合驱动。

因此混动汽车有三套驱动系统,纯电驱动、纯油直驱、油电混合驱动。

如此一来,混动汽车需要实现多动力耦合,变速箱集成,结构也更复杂一些,研发难度也大。

如果做混动汽车,王逸不仅要研发发电机,还要研发燃油发动机。

不仅要实现高效率的纯电驱动,还要实现高效率的纯油直驱,以及高效率的油电混动。

这难度就大多了。

只有那些传统汽车巨头,本就掌握了传统燃油发动机技术,才能迅速做出优秀的混动发动机。

而新兴的新能源车企,就难了,单是传统的发动机技术就是一个极高的门槛。

毕竟国内发展新能源的初衷之一,就是燃油发动机技术比较落后,变速箱技术也落后,难以追赶,不得不换赛道,

而做增程,根本不用理会燃油发动机,变速箱也省了,直接研发一个发电机就够了。

王逸继续道:“接下来,纯电版本的测试要继续,增程版的测试更要全力以赴。明年咱们先发布增程版,至于纯电版本,到时候搭配着发布就是了。”

“是!”邹泽峰恍然大悟。

按照王逸的意思,原来增程版才是主力,可能承担八成销量。

而纯电版本只占两成。

究其原因就是纯电版本价格太贵,还有续航焦虑问题。

最简单的,混动版本,这年头纯电续航150公里或者200公里的小电池就行,足够用了,成本也低。

但纯电版本300公里续航都不够,400公里续航的大电池也捉襟见肘,要做到500公里的纯电续航才靠谱。

在十年后,五百公里的纯电续航电池成本不高,可在当下,三百公里的纯电续航电池成本就很高,500公里的纯电续航电池更是死贵!

真要上500公里纯电续航,星逸汽车40万起步根本不现实。

特斯拉500公里续航卖到百八十万,星逸科技也得卖到六七十万。

这样一来,销量就惨淡。

还是150公里到200公里的小电池+增程,才是当下最好的出路。

突出的特点就是油箱增程,成本低,综合油耗低,续航长!

挂上一个56l的邮箱,再加上纯电续航150-250公里,综合续航直奔1300-1400公里!

比油车都猛多了,续航无忧。

“增程版本,你们怎么搭配的”王逸问道。

“董事长,星逸s5增程轿车,标准版搭载30kwh的自研刀片电池,纯电续航初步测试能做到150公里以上,后续继续优化,纯电续航有望达到180公里。还有一个30l的油箱,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初步测试约700公里,后续继续优化,有望达到800公里。”

“旗舰版搭载40kwh的自研刀片电池,纯电续航初步测试能做到200公里以上,后续继续优化,纯电续航有望达到250公里。同样是30l的油箱,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初步测试约800公里,后续继续优化,有望达到900公里。”

“星逸x5增程suv配置和s5差不多,不过由于suv更重,导致续航有所衰减。”

王逸点点头:“标准版30kwh的自研刀片电池,高配版40kwh的自研刀片电池,纯电续航180公里,240公里,这没问题。但是邮箱30l太少了,直接做到56l。”

“董事长,需要这么大的油箱吗30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八九百公里足够了吧”

王逸摆了摆手:“不够,把油箱做大就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300公里-1400公里。让用户彻底无忧。”

“油箱这个东西,必须给足了,用户可以不加满,但我们不能给小了。”

“一旦油箱给小了,销量好不了。”

前世的宝马i3就是如此,第一款销量还可以的增程汽车。

纯电续航约130-160公里(nedc标准),9l油箱,综合续航约300公里。

只能说鸡肋,跑个高速都要频繁加油,用户能不烦

结果就是宝马i3增程版的销量虽然还凑合,但也不是多好,更别说大爆了。

但凡把9l油箱换成56l油箱,满油满电综合续航300公里变成1200公里,那i3增程版的销量,可就厉害了。

因此王逸决定,直接换56l大油箱。

一句话,用户可以不加满,但是咱不能没有!

“好的,董事长,我这就安排更换事宜,然后尽快开始测试。”

“嗯。”

王逸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话锋一转:

“还有你刚才说的产能问题,后年开始,产能充足,但明年上半年产能匮乏。”

“是的,董事长,明年上半年,需要产能爬坡,产能的确捉襟见肘,因此上半年总产能只有3.6-4万台。到了下半年,就能达到月均1万台。”

王逸点点头:“这样算下来,明年上半年总产能4万台,下半年6万台,全年10万台。”

“是这样,董事长,不过到了后年,一期厂房年产12万辆,二期厂房开始投产,后年全年22万辆没压力。”

“嗯。关键就是明年上半年,产能太少了,只有4万台左右。尤其是一月份,产能只有2000台,二月份估计也就三四千台。”

“这么少的产能,再分成s5和x5两款车,那就更加捉襟见肘。”

邹泽峰听懂了王逸的意思:“董事长,您的意思是说,咱们明年一月份,先只发一款车,迅速把产能拉起来,后续再发第二款车”

“没错。上半年前几个月,本就产能紧张,肯定会爆单,再两款车都发布,消费者要排队提车,肯定骂娘。还不如只做一款,尽快交付。迅速把单款销量做大,口碑打响。”

“这样单款产能富足了,我们再生产另一款。”

“是,这样安排最合适。”邹泽峰很是赞同:“不过星逸s5轿车和星逸x5suv,我们先发布哪一款”

“先发布星逸s5增程版,外形好看,适合做我们星逸汽车的第一款拳头产品!纯电版同步发布。”

王逸说罢,默默地对保时捷说了一声抱歉。

没错,星逸s5的设计,源自于小米su7,不,源自于保时捷tay!

不得不说,保时捷tay的设计就是好看,以至于su7都大卖。

当然,还有很多高仿保时捷tay的其他车型。

不同的是,在当下保时捷tay还没有发布,星逸科技提前发布s5,那就成了首创者!

就tay的外观,加上全栈自研的硬件和配置,碾压特斯拉odels的性能,更低的价格,星逸s5想不卖爆,都难!

完全适合当做首款拳头产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