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21章 父子约定(1/1)
宋徽宗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构,见他目不斜视,坚定不移的眼神,道:“既然你心中已有自己的道路,朕便成全你!”
赵构感激道:“多谢父皇成全!”
“但是,你必须要答应朕一个条件!”宋徽宗又接着说道。126shu
赵构疑惑不解,咕哝一句道:“父皇,不知您所说的条件是什么?”
宋徽宗微微一笑,道:“你是朕的嫡子,亦是广平郡王。凡是朕的子嗣,在加冠之龄必须要在百官面前,接受册封,加封为王。如果你想要游走四方,遍寻名师,朕不会说太多,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你加冠之龄,必须要出现在京城之中,你能否做到?”
赵构原以为宋徽宗出尔反尔,不曾想到宋徽宗居然说的是这个,他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了当的回道:“儿臣答应,在加冠之龄时,必定身在京城,绝不食言!”
宋徽宗欣慰的点点头,感慨万千的看着赵构。自从赵构出生时,一直到三岁见面不到三次,也未曾说过任何话,基本上都是三言两语就结束了。宋徽宗看着只有六岁大的赵构,就像是大人似的,成熟稳重,不禁微微叹息一声。
赵构抬起头注视着宋徽宗,从赵佶的眼神之中,赵构能够看得出宋徽宗对自己的宠爱,只不过有些事情不能亲口说出来,也不能言明,说不定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但是,赵构发现自己的父皇与历史之中的那个宋徽宗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宋徽宗看起来,还是有很重的书生气,经过儒家文化的熏陶使他看起来如同白面书生一样。但是,宋徽宗眉宇间的英气,让赵构有些震惊,尤其是宋徽宗紧锁眉头,眼神之中有着淡淡的愁容,更是让他惊讶。
“难道历史上有误,宋徽宗不仅仅是书画皇帝,还是一位真正运筹帷幄的皇帝?”赵构百思不得其解,暗暗地想道:“如果历史上的宋徽宗没有一点才能,或是不懂得政治的话,又如何能够成为九五之尊。即使宋徽宗得到太后的支持,朝中大臣分成两派,能够击败蔡王荣登大宝,必定是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上宋徽宗最疼爱的皇子,乃是大皇子,也就是未来的太子,从未听说过宋徽宗会对赵构有丝毫的宠爱。虽然我只只见过他三次,此次是第四次,还是觉得父亲的眼神之中有些其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纵然赵构是来自于后世,拥有渊博的现代化知识,想破脑袋也想不透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实际上,宋徽宗有此变化,一切都得益于赵构自己。如果不是宋徽宗从赵构的身上看见了希望,也不至于大费周章,开始布局,不仅仅大肆贬黜蔡京的势力,就连身边的内侍杨戬都被他赐予毒酒,一命呜呼。
按照历史所说,杨戬不应该死在三年前,蔡京也早已再次入朝为官,权力会更加的庞大。然而,宋徽宗这三年来,不仅没有再次重用蔡京等人的心思,就连朝纲之中的两派争斗都有些死灰复什么。如今,朝纲暂时被朕压制住。但是,这种局面,必定不会是长久之计,朕也不可能真的将所有的大臣全部罢黜官职。”
“构儿已有六岁,他的身高也不像一般六岁儿童,又有一些武艺,朕不会有太多的担心,只不过遭遇到真正的高手,兴许会吃亏,这样也好,让他吃吃亏再回来。待他加冠之日,还有十年时间,朝纲之中暂时被朕压制住三年,不出几年会再次迎来一次争论,那个时候又必须重新想办法稳住朝纲才行。”
“至于构儿,十三弟,你派两个人跟在他的后面,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绝不出手!”
赵似点点头,沉声道:“皇兄,朝中文武大臣全部都被你震慑住了。正如你所言,只不过是暂时的办法,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必须要用其它方法才行。只不过,这样下去,臣弟担心朝中大臣会有其它意见。”
“朕何尝不知道这个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一切只能看未来了。如今,朕留给他的只有时间,为他争取时间,到时候再由他处理。有些时候,朕也是有心无力,根深蒂固的思想包袱,真的难以撼动,唯有遭遇到巨大危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
宋徽宗赵佶、蔡王赵似两人都沉默了,低头不语,面对着大宋王朝的危势,他们身为当权者早已明白根源在何处,只不过他们的身上背负着巨大的包袱,不能轻易地放弃,否则必定是朝纲大乱,民不聊生,失去民心,权衡利弊后,宋徽宗只能暂时选择压制住,选择走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时机尚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