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永历四年 > 第七十七章 伟力 上

第七十七章 伟力 上(1/1)

目录

新军有新军的强大之处,但是新军也有着新军必然的弊病所在。陈文对于耍些阴谋诡计来削弱新军兴致缺缺,他坚信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唯有最大化的实现江浙明军的强大,才是彻底消灭满清的必由之路。

吴三桂在渭南遭逢惨败的消息陆陆续续的传来,新军大获全胜,继而不战而下西安,吴三桂带着残兵败将仓皇而逃,一时间也不知所踪。但是,为了安抚参战八旗军的军心、替陕西西安右翼四旗复仇以及震慑陕西地面的汉人,清军先后在渭南县和西安府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

渭南县城里的百姓尽数被杀,生还者不过是个位数字;西安府城稍微还好一些,由于距离够远,再加上满城被屠,府城里的百姓对于清军的报复有了一个预估,所以在吴三桂出征后就大量逃亡乡间,等到惨败的消息传回,更是倾城而出,以至于清军只能靠着屠杀周边乡镇的百姓以及一把大火焚毁了这座历史名城来泄愤。

从陕西到南京,相隔数千里之遥,抛开军情司的汇报,最快的还是河南的一些地方文武。只不过,比之此前吴三桂反正和更早的时候,专程派人前来送信的文武官员已经很是少了一批了——大抵是新军的强悍战斗力把他们吓到了,已经不太敢把宝全部压在陈文这边了。

“这群狗娘养的墙头草,迟早收拾了他们。”

话一出口,郑奇便意识到了有些失言,连忙拜倒,口称死罪。陈文对此倒也不以为意,一句带过就转到了今天他将郑奇和小野一郎这二人传来的原因上面。

“朝鲜那边详情,可是调查清楚了?”

“回大王的话,已然调查清楚。”

“那就说说吧。”

这时代没有无线电,没有网络,更没有什么影音资料,消息靠着人们口口相传,真实性随着经过越多人的口舌往往就变得越加的偏离真相。陈文倒是不怕那几个朝鲜流亡官员胡说八道,因为任他们怎么说,陈文都是要先弄明白真实情况再作决断的。

“回大王的话,末将奉命前往日本和朝鲜打探情况,朝鲜现在确实已经被鞑子灭国了,而且朝鲜国内也没有爆发太激烈的起义,有限的一些也都是小打小闹,根本不成气候。去年有过两次,鞑子甚至连那些驻防大城市的驻军都没有派去,只让那些邦子就镇压了下来。”

“果然如此啊。”

那一次召见过后,那几个朝鲜流亡官员也求见过几次,报上了一些与他们有联络的义军的情况,并且表示一旦王师开进朝鲜,这些朝鲜义士可以成为王师助力云云。

这些家伙一次次在齐王府里慷慨陈词,说的有来道去的,可惜陈文是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会相信的。

壬辰战争,不是明军越过鸭绿江,朝鲜早就被日本灭国了,抵抗的也不是没有,但却绝大多数都是些废物,唯独出了个李舜臣,倒是被后世的那个半岛民族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甚至就连对朝鲜有再造之恩的明军也被他们极力丑化,因为不这样做根本没办法凸显出他们的那位英雄在壬辰战争上看过的那个排气口和进气口并排以提前加热空气的办法拿了出来,此外照着以前的惯例,炼铁炼钢都要使用焦炭以确保质量。新技术和旧传统交织,如今的炼铁工坊也享受到了技术的福利,钢铁产量也在逐步提升。

“不出意外的话,到了明年,这里的钢铁产量就可以支应其他方面了,光是一个军工司工坊已经吃不下这么大的产量了。”

产量倍增,徐毅这个主管官员可谓是深有感触。当年他接手军工司工坊的时候,那还是个金华府城里的用高墙围起来的作坊群,后来由于大量使用水力机械,工坊搬到了城外,但是生产能力提高了,他也陷入到了每天为原料发愁的境地。记得那时候,有能力从鞑子占领区运来原料的商人,他都是客客气气的,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甚至就连当地的地方官也是如此。可是再看看现在,原材料的产量已经超出了用度,颇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下官这些日子琢磨了,等钢铁产量继续攀升,或许可以考虑在南京城里修一条环城轨道,这样无论是百姓,还是驻军在城内也都要方便许多。”

南京城面积甚大,从一地到另一地,哪怕都是在城内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路途上面。徐毅的提议引起了陈文的思索,环城铁路提前上马,虽然有些超前了,甚至可以说能有这份创意显然是徐毅已经发愁产能过剩的问题,但这总是好事,不是吗?

“这个提议有些意思,慢慢来,还是先顾着既有的各个方面,产量富裕到了那个地步,莫说是南京环城轨道,就算是从南京修到杭州也不是不可能的。”

陈文的这话着实的吓了徐毅一跳,两地之间不下五百里,这得多少铁轨。但是在陈文看来,清末第一条中国人自主修建的京张铁路也有四百里的长度,詹公在清末的环境之下还修建起了这么一条铁路出来,等到“宁杭轨道”上马,大抵也已是天下抵定的时候了,一条五百里长的铁路好像也不为过吧。chaptererror;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