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永历四年 > 第一章 鲸吞

第一章 鲸吞(1/1)

目录

以江南江宁左翼四旗昂邦章京喀喀木为的南京清军大开城门向江浙明军投降,虽然城东的哨骑报告,有数千八旗军从东北方向的神策门出逃,但是作为满清的核心武力八旗军主动打开城门向陈文投降,却还是第一次。????

出逃的八旗军据说基本上都是济尔哈朗带来的,他们在江宁满城是没有亲眷的,自是不愿意束手就擒。可是明军如今的军势,以及那一场惨败对他们的军心士气影响还是极为巨大,尤其是济尔哈朗这样的亲贵大王都没有能够力挽狂澜,对他们的打击着实巨大。

这些清军出逃,无非是到南京下游的那些渡口去乘船逃回江北。长江走势,南京上游是从南向北而来,八旗军唯恐被江浙明军堵截,所以选择了明军围困不到的东北方向。否则的话,也许出现如德军试图穿越西伯利亚逃亡日本的现象那般,八旗军向上游逃往湖广清军控制的湖广北部也说不定。

对此,他已经向游弋于长江的明军水师下令,击沉一切从江南向江北横渡的船只,无论那里面藏着的是满清的八旗军、绿营、官吏,亦或是逃亡清军占领区以避陈文锋芒的潜在反对者。

大军入城,陈文却并不着急。南京如此巨城,想要彻底控制下来是需要时间的,而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那些事涉通海案而被满清官府杀害的抗清人士伸张正义,无论是如归庄那般真正的抗清义士,还是仅仅与满清地方官吏有仇而被陷害的人士,皆是如此。

很快,城内的士绅由入城的明军在军情司南京站的指引下带到了清军出城的那片行刑点,与部分尾随大军而来的江浙士绅一同观礼,亲眼见证正义得以伸张的这一幕。

济尔哈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极强,再加上被合围的八旗军陈文也没有过的打算,实际上在数日前的大战纵横,可以先行出兵攻取,作为北伐时的前进基地。

现在长江下游从江西开始皆在陈文的手中,大军渡过长江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准备等后续陈国宝和马信稳定了当地的之后,抽调部分军队回师南京坐镇,再行引大军北上。反正以如今的满清,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

陈文坐镇南京,江南江北的大批士绅、遗民和抗清人士如过江之鲫一般,纷纷赶来拜会。一来是庆贺陈文光复南京、两蹶名王的奇功;二来可以借着道贺的机会来展现下才具,为出仕为官作好准备工作;而三来则是混个脸熟,同时打探一下陈文的口风,看看他对日后的施政是一个怎样的倾向,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比之那些怀揣着各式心思的人们,平源的想法很简单,他抛下了义军与几个熟识从太湖之畔赶来,就是想亲眼见见这位从率领五百义军为百姓殿后开始,一步步崛起为如今明王朝实力最为雄厚的强藩的传奇人物,仅此而已。

南京,他当年来过不止一次,每一次都会对这座千古雄城,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出由衷的赞叹,可是今番前来,秦淮河畔早已没了莺歌燕舞,反倒是化作了一片片的粮田菜地,只是其中的一些却连收获却也无人去做,只能就这么烂在地里。

原因他听身旁的这个同年说过,清军南下,南京地位一落千丈,再加上大肆屠戮,繁华自然渐行渐远。至于无人收获,却是因为通海案起,济尔哈朗更是为大军征调了大量的辅兵所致。战场上刀枪无眼,更何况辅兵在清军中往往连口饭都饱饭都吃不上,却还要承担高负荷的体力劳动,人丁损耗自是少不了的。

“在下风闻,会稽郡王在江浙大力恢复民生,江南旧日盛况,应该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恢复如初了。”

平源对陈文很有信心,不过同行的熟识们却大多心怀忐忑,以至于此番畅想。一时间,附和之声却是寥寥无几,众人的面色更是颇有些尴尬。

然而,就在这冷场的当口,一辆马车从他们身边驶过,平源的一个熟识的余光扫过,正看见车窗里面的那老者和妇人,当即便指着渐渐远去的马车,出了“啊啊”的声音。8

</br>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