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永历四年 > 第二十二章 放弃

第二十二章 放弃(1/1)

目录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已是七月十七了。

这些天来,陈文每天早上闻鸡而起,然后为已经赶来的吴登科讲解《春秋》。

本来,陈文以为吴登科在听完他讲关羽和岳飞都读《春秋》的事之后跑来借书,并央求其讲解不过是一时兴起而已。

可是,让他没想到从那以后吴登科每天都会一早赶来,听完之后才去做些营生。甚至为了应对陈文那个关于感想的问题,他开始每天午饭时都要去老营找孙钰,只为了让孙钰能抽空再给他讲解一番,以便加深印象和获取新的灵感。而这也让陈文开始对吴登科转变了一些印象。

给吴登科讲完《春秋》之后,陈文便开始为晚上的讲古做准备,而这一般要持续到午饭时分。吃过午饭,陈文则开始约见一些有了初步了解的目标,一直到晚饭时分才会结束。而晚饭之后,他便会如期前往打谷场讲古。

在最初的两日讲述岳飞的事迹之后,陈文又接连讲述了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冯奉世矫旨斩莎车国王、傅介子震惊列国的斩首行动、耿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和王玄策一人灭国的故事。

随着一天天的过去,每天来听陈文讲古的人数也从第一天的四十余人,到第二天的近百人逐渐发展壮大,到了今天已经有足足四五百人之众,以至于这个村子的打谷场已经有些装不下了,而这似乎还在继续增长。

每天一到晚饭后,周围的村子、南面的镇子和山上的老营,总会有人成群结队的向这里赶来,等到讲完之后,再成群结队的往家赶。而村子里的村民们,也借着近水楼台的缘故,在这里出售些酒水和吃食。

这一切,似乎对于他们而言就仿佛是在赶集一般。

虽然在人数突破两百的时候,他就准备换个更开阔的地方讲古了,但是在村长隔三差五送来的螃蟹面前,陈文突然发现他的理由似乎也开始变得无力了起来。

讲古结束后,陈文便通过和听众的交谈发展新的目标,以便第二天下午约见。结束后,他便回到孙家和孙钰继续聊聊国内国际形势。

而对于陈文而言,这一天之上看人家“大明王朝15年,不和亲、不赔款、不议和、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清帝国75年,和万年亲、赔万亿款、割万里地、屠万亿民,天子弃国门,君王万里遁!”,那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

那时陈文只觉得,满清本身就披着封建的殖民政权,做那些事情本来就没什么不正常的,毕竟崽卖爷田心不疼嘛。而前面那段明朝的话分明就是针对其的,用来对比的,也没有太过在意。

可是从这些天的听众反馈来看,刚明这两个字还真不是着玩的。

这些天,每当陈文讲到诸如汉唐和亲、宋朝议和、割地、岁币的段子,下面的听众们往往都会露出不屑的神色,甚至有人就会当场强调本朝故事。尤其是土木堡之战后,明廷宁可换皇帝也要跟蒙古人干到底的事迹更是被多次提及。

有明一朝,以驱除鞑虏开国,之后一位天子病死在北伐的路上,一位天子在兵败被俘后也决不妥协,在络在一个月内获得的知识,是绝大多数古代人穷极一生都无法企及的。

可是,即便如此,王翊还是不准备留下陈文,或者是他对于先前准备留下陈文的事情产生了一丝抵触的情绪。

从到大,王翊无论是在家还是求学,三纲五常始终占据着他心中传统道德观念的主流。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尊卑有序才能长治久安。

可是,从陈文这些天的讲古来看,这个家伙的脑子里似乎没有任何尊卑观念,好像什么人在他眼里都是平等的一般,这太过耸人听闻了。

仔细想想他这些日子以来的遣词造句,无论是对于明太祖朱元璋,还是宋高宗赵构,亦或是其他讲古中的出现过的皇帝都毫无敬意可言。若只是直呼其名也就罢了,他甚至还给宋高宗起过外号,更指斥其天阉无子。

这是一个忠臣孝子会出来的话吗?!

要知道,哪怕宋高宗残害忠良、信用奸佞,但他也是华夏正统的天子啊,一个胸怀忠君之念的人怎么可以这样啊。

这样的人,王翊从来没有见过,自然也不知道这样的人未来是会成为什么样子。但是,经过了多年以来的读书,在他的印象里,总觉得大概只有陈胜、项羽、黄巢、刘福通那样的混世魔王或许才会是这个样子的吧。

也正因为这样,王翊很害怕,如果把陈文留下来并委以重任的话,万一最后培养出来的是一个新的混世魔王的话,那么,他岂不是成了大明王朝的罪人,这让他死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明天就把银子给他吧,这个问题还是让朱成功去头疼好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