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一章:意外的野心

第一章:意外的野心(1/1)

目录

南台上,午后湖中的微风吹散了朱慈烺耳鬓的发丝,吹到眼前进了眼睛里,朱慈烺目光微微有些湿润,他看着朱由检的背影,心理感觉暖暖的。请大家搜索(126shu)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其实,朱慈烺也只是不满二十的小少年罢了。虽然躯壳里面藏着一副成熟的心灵,但将近两年生里来死里去的战争与勾心斗角委实还是让朱慈烺觉得格外困倦。朱由检的支持让朱慈烺心中轻轻松了一口气,那个礼物,更是让朱慈烺心中多了一份底气。

这时,内侍来报,倪元璐求见。

作为枢密院的副使,倪元璐这一回主抓的是全军的裁汰工作。

九边军镇遍布整个长城,关宁军亦是分散在辽西关宁锦防线上的各个堡垒上。如此分散,光是军额统计起来都够呛。至于纸面上的军额那当然是不作数的。

从前将官吃兵血上头管不到,现在朱慈烺登基了,自然不会继续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军费的缺口是如此之大,饶是枢密院上下对军队的强大欢欣鼓舞也不想继续浪费纵容引得众人非议。

而这一回,倪元璐是作为枢密院的长官前来向朱慈烺汇报军额统计详情的。

会见的地方依旧是在涵元殿。倪元璐手捧着笔记本,与朱慈烺两相落座以后,倪元璐放下了笔记本,一连串数字张口便来,随后表情严肃道:“军费的缺口恐怕比想象的大。裁汰的人数,亦是比想象的多。若是陆军学校的骨干能再多一些就好了,眼下的景象,超出预料。”

大明初年,北边各镇军额约60万,永乐北征后约40万。迁都之后,京师置七十二卫所,约官军不下三十余万,竟是内有五十余卫所,约官军不下二十余万。自嘉靖十七年至二十火慢煮的法子,消耗时间长,所需军费总额高。唯一算得上好处的,便是军费支出平稳,有时间腾挪。

快的,便是将多余的军队全员裁汰同时转为军屯,而不是直接裁汰发还为民。当然,同样也允许部分有那胆气受够了军旅的转为民户。

这个法子见效快,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平复被裁汰出去的老兵不会没有归宿,得不到好的安置。迅速解决不合格边兵的安置问题。

而慢的方案则是传统的路子,转为民户,发放钱粮让起自行解决。

虽然看起来后者得发放钱粮,但实际上更加浪费时间更加节省金钱。因为大明算上关宁军有九个边军都得一个个裁汰过去。要确保钱粮不会被中间环节私吞,就只能选择一个试diǎn,然后滚雪球一般锻炼好了足够队伍后一个个去解决。

但军屯的法子虽然看起来更复杂,但实际上更加方便。

屯田不是什么新颖独到的办法,大明不缺执行的人才,军团下的军队依旧是大明朝廷下的建制。区别,只不过是将战兵与屯田辅兵区分开。从而实际上增加建制,也不用费心想着发放多少安家费,只需要将这些不合格的老兵转移到屯田里去就行。

甚至,还能许诺将田地耕作几年后下发过去。

“但是……军屯的开支,会更加庞大。”倪元璐掰着手指头一个个说道:“这并非是给一个名号,将人集结起来就可以的。边镇之中虽然有一些田地,但这些年来已经荒废了。这意味着,新的军团需要重新开始开垦。虽然不需要裁汰发放的安家费,却需要种子、农具、耕牛、屋舍以及先期养到明年入秋收获的粮食,甚至搬家的运费,以及开垦初期的一些其他经费。第一年,恐怕需要更多的投入。当然,也有好处,便是往后便还有机会可以收到回报,军屯产出更能反哺地方。”

“近期需要的投入比较巨大?去让财相过来,你们将此事合计清楚。”朱慈烺想要让户部腾挪一下。毕竟,朝廷不是一分钱没有,只是有缺口罢了。

很快,傅淑训来了。一听计划,也是颇为赞赏。只是要腾挪却难坏了他:“眼下时间不早了,趁着眼下冬天要尽早确定好计划,准备足够的耕牛、种子以及修筑好屋舍。但是,这一战的犒赏与军费……却是难以腾挪啊。”

“要多少,支出时间表如何安排的?”朱慈烺平静道:“三日内给朕结果。”

两日后,朱慈烺望着奏章上的数字,轻轻呼出了一口气。

“朝廷需要新增相当于两百万石的田赋,或者三百六十万两的新增税收,第一个月需要一半,其后两个月分别需要另外的一半,如果要这样的话……一共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朱慈烺喃喃着。

他明白,这一回,要来一把大的了。

【读者群号码:15146926。想要催更讨论剧情聊天就来这里吧!我的读者都欢迎来加哟~】(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