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十二章:雄心壮志【四千字大章】

第十二章:雄心壮志【四千字大章】(2/2)

目录

在电报出来之前,信息的交流都只能依靠于人手传递。虽然官方有建立驿站,但驿站显然是给公事用的,就算后来渐渐管理松弛,那也不是寻常私人可以用得起的。

等到崇祯年间驿站都被朱慈烺废弃惹出了李自成这么一个祸患之后,消息的传递那就更加辛苦了。

寻常家书只能依靠亲朋传递。一封短短的书信,更是可能需要一个人经历劫匪路霸,度过公私关卡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递。

这么困难的办法,自然让信息传递变得长久而艰难。尤其是而今战乱频繁之际,一封书信传达过去,可能要时隔数月一年之久。

但这个时候,大明邮局却出来了。

他坐落在繁华的常府街里,财力雄厚,护卫众多。一封书信从南京送到松江府,飞鸽抵达,只需十二两纹银。十二两纹银虽然贵了些,但这对于富人云集的南京而言却依旧有足够多的人想要排上号都难得。

南京城内拢共只有三百只信鸽。

一月前,在虞山红豆馆的钱谦益外室柳如是用了二十两银子,买了两只飞去苏州的信鸽。

就当众人议论着柳如是胡乱花钱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两日后。柳如是就收到了正在苏州游玩董小宛的回信。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一时间纷纷蜂拥到了常府街发信。

于是乎。原本就不多的三百只信鸽顿时被一抢而空。到最后,次一级的快马递都需要排队等候。最便宜的普通脚递都被抢购。脚递这类是邮差跟着恒信商行定市商队出发的。最为缓慢,也最为便宜只需要五分银子。

就连张溥见了书信传递在大明邮局这里这么顺畅,啧啧称奇之余,也使了关系,让自己的这封书信搭上了大明邮局之中,备用的三只信鸽。

常府街,大明邮局。

“张溥张天如?这是殿下diǎn了名人物,将书信抄录过去,速速送往舍人司!”

南京皇城。

朱慈烺走进了太子府。望着还有些没打扫干净的墙角皱了皱眉:“在这里待两天,然后便准备启程吧。顾绛呢,今日的行程安排得如何了?问问他,常志朗启明市那边收拾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来南京。”

朱慈烺说完话,便躺在了靠椅之中,揉着额头沉思了起来。

不多久,顾绛走了过来:“殿下。常大人七日前已经道是交接进行到尾声了,约莫还有三日会抵达南京。今日的形成安排……是接见江南士子与复社领袖。”

“嗯。”朱慈烺又问:“张溥、张采。谁来了?”

“是南郭先生。”顾绛很严肃地说着。

朱慈烺听了。却差diǎn笑岔气。

不过这的确是张采的名号。

“张溥称病了?”朱慈烺玩味地说着。

顾绛低声道:“听闻是兵种了。”

朱慈烺diǎndiǎn头,看了看张溥力透纸背的书信,没有说什么:“放你一天假,去和老友们聚会吧。明日。我们就要出发去池州了。好好与好友们道别吧。”

等到顾绛走了,朱慈烺这才不断地啧啧称奇。

他可是真没料到这位自己的文书舍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只不过,就算没有被自己招揽。此刻的顾炎武也只是一个落魄的名落孙山的普通士子。

顾炎武14岁时与窗归庄兴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到十数字啊。”

黄宗羲diǎndiǎn头:“还有兴建学校亦是一大笔钱呢,食宿繁杂,一样耗费众多,百人的师范学校每月就得耗费五百两罢?”

两人说完,却忽然感觉气氛有些尴尬。因为,朱慈烺不说话了。

见此,朱之瑜心中一愣,微微感觉冰冷,试探着道:“殿下……若是经费不够,稍少一些也是无碍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却不料,朱慈烺闻言,却是纵声大笑了起来:“两位是担心多了?”

“却不是如此?”黄宗羲与朱之瑜愣了。

朱慈烺笑完,却不由地大大摇头:“是太少了啊!初级中学只是扫盲班,让已然可以从业的少年能识字,故而是需要语文教师。但再高一级,就需要算学教师。还有格物教师。孤还打算开办军校,那时候更有武艺教师……一百人,如何够用啊?”

“那……三百人?”朱之瑜惊喜着,颤声着。

朱慈烺斩钉截铁道:“第一期,一千人!未来,我要师范学校教出两千,三千,甚至一万,更多更多的良师!”

“孤有这个毅力,更有钱养得起!”朱慈烺这一句说出,终于震得两人如大锤在胸,噗通得再也无法平静了。(未完待续。)

ps:最近事情很忙就发大章了……

今天努力,不行就熬夜吧,把明早的写出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