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初到临清(1/1)
【感谢读者:蔓草麒麟打赏支持~】
临清。126shu
这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对于定都北京的大明而言,因为运河而行的临清更是位置关键。
《宪宗实录》总裁官丘浚曾说:“今国家都燕,盖极北之地。而财赋之入,皆东南而来。会通一河,譬如人身之咽喉,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祸。”
“临清乃会通河之极处,诸闸于此乎尽,众流于此处会,且居高临下,水势易泄而涸速,是凡三千七百里之水路,此其要害也
“临清受两河之水,合流北放,千一百七十里抵大通河,距京师百六十里。州实河潜之喉,当南北之冲,故曰第一津州。”
说人话一点便是,临清乃是水陆交通要害之地,更是扼守大运河的关键节点所在,是一处对国家地理军政都格外重要的所在。
宣德中年,朝廷增设临清仓在此处储存过三百万石军需供应北方军务。
如此临清,更是因为交通要道而经济发达,商户众多,成了整个华北都瞩目的商业重镇,人烟繁华,都市景象丝毫不弱京都。这样的地方,自然也被设立了钞关征税,在此的临清户部榷税分司更是大明门税课司,凭张家湾**再交剩余的十分之七。
临清钞关则是这样征收的。
在临清发卖者,照旧全税。在四外各地发卖者,临清先税六分,至卖处补税四分。其赴河西务、崇文门卸卖者,临清先税二分,然后印发红单,明注某处发卖,给商执至河西务补税八分,共足十分之数。
果然,朱慈烺在钞关署衙内看到了一块醒目破旧的牌子:起条预征,不从者罚。
“倒是简洁有力……”朱慈烺失笑道。
这时候,那个船主也已经将两张单子都填写好了。那陪同进来的书手见此点了点头,接过货单与船单,开始刷刷填写税单。
朱慈烺眼神不错,一眼就看到船料上赫然写着……
“……梁头七尺,船料收钞四十五贯……”
“银子都不用了啊……”朱慈烺心叹。
这年头,宝钞拿去擦屁股都嫌硬。这船主能有一丈四的大船,手面和背景应该都是不错的。
此刻,税单开始由书手拿过去交给内堂的算手。内堂的算手看了这名书手一眼,嘀咕了几句朱慈烺听不到的话,便审核完毕。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