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良机天赐,臣请陛下兵发吐谷浑(6k三合一求追订)(2/2)
柴令武没有去接男子的话,只是朝一侧挪了挪,将宽大的木椅让出一点位置。
男子轻轻一笑,也不嫌弃,挨着柴令武坐下,静静的望着上钩的鱼儿扑腾起阵阵的水花却无法逃脱。
男子姓马名周,字宾王,而今在朝中任监察御史之职。
柴令武是年初去礼部当科举顾问的时候认识他的。
年初的时候,李世民便下令让礼部尚书李道宗筹备今年的科举事宜,准备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抡材大典。
并特意恩旨五品以下官员,若有想走科举之路者,可直接跳过府试院试等童生试,直接从乡试开始考。
有孙伏伽这块珠玉在前,许多自觉升迁无望的五品以下官员纷纷踊跃报名,打算在科举之路上一展所长。
而马周,便是其中之一。
两人自礼部相识,时常交流政务心得,这一来二去的,竟也成了关系不错的忘年交。
柴令武眼睁睁望着鱼钩上的鱼儿脱钩而去,这才转头看着马周问道:“宾王兄今日怎地有心情来这城外踏青,今日的政事都忙完了吗?”
听见柴令武的问题,马周收回视线,随口应道:“今日早间,朝堂上通过了秋闱的政策,陛下将今年大比的时间定在了秋日。下朝之后,我想着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去了县公府才得知你来渭河边钓鱼了,这不就跟着找过来。”
一听这话,柴令武不由挑了挑眉,笑道:“秋日大比,那是好事啊,以宾王兄的能力,想必一举夺魁应不是什么难事,小弟就先行在此恭贺宾王兄高中状元咯。”
一听这话,马周脸上顿时浮现一抹苦笑;“元初就不要打趣为兄了,天下能人犹如过江之鲫,周何德何能,实不敢肖想力压群雄,只求能得个进士出身,将来为官一方,也好为百姓多做些实事。”
“宾王兄对自己这么没信心啊?”
柴令武听完马周的自谦之语,不由挑了挑眉。
马周摇摇头,没有说话。
这一次的抡才大典,与以往走形式的科举有本质上的不同。
以前的科举,性质更像是官员内定。
而这一次,他的对手,是全天下的有才之人。
这些人中不仅包括了寒门士子里报国无门的高才,由世家大族精心培养出来的大才更是不胜枚举,甚至就连异国读书人都不少。
哪怕他对自己的才能有绝对的自信,也不敢说能将这么多强劲的对手都踩在脚下。
毕竟,大唐立国十六年来,也就只出了一个孙伏伽罢了。
柴令武一眼看穿马周内心所想,不由笑吟吟地出声道:“宾王兄,咱们打个赌如何?”
“打赌?”
马周一愣,眼中浮现一抹不解?
柴令武轻轻点头,语气淡然道:“咱们就赌你能不能中状元。”
马周愕然:“元初对为兄这么有信心?”
柴令武笑道:“宾王兄,你我虽然相知不久,但某能看出来,兄有经天纬地之材。假以时日,那政事堂宰辅之位,未必不能有你一席之地。因此,小弟就赌你能一举夺魁,不仅能一举夺魁,甚至是断崖式的一举夺魁,如何,宾王兄可敢与我一赌?”
一听这话,马周也来了傲气。
他大笑几声,转头一脸认真的看着柴令武道:“元初尚且对为兄有如此期盼,为兄若是退避,岂不是堕了一身壮志,还请元初直言,怎么赌,赌什么?”
柴令武沉吟一瞬,随即缓缓道:“就赌三个承若如何?你若不中状元,我无条件答应你三件事,反之亦然。”
马周一愣,眉头不自觉皱起,像是在沉思什么。
片刻后,他摇头道:“三件事可以,但须得不违人伦,不负家国,不重私情。”
“可!”
柴令武没有丝毫犹豫,同意了马周的条件。
这对他来说,几乎是必赢的局。
旁人不知晓马周的才能,柴令武可是非常清楚,马周此人,是真正的大贤之人。
纵观唐初政事堂一干宰相,名声在外如房杜者,古板刚直如魏萧者,处事无声如温褚者,全都是高门大户出身。
而马周是唐初唯一一个,以寒门子弟入仕,在没有任何背景与扶持的情况下,依靠自身能力一路做到宰相之人。
对于这样的人才说来,人人趋之若鹜的状元之位,只不过是他的起点罢了。
达成一致后,两人三击掌,代表赌约成。
柴令武开始收杆,马周也不再多言。
直到柴令武将装着各种渔具的箱子交给了站在一边等候的王胜,马周才挑眉问道:“元初不继续钓鱼了吗?”
柴令武转头看着马周,笑问道:“宾王兄今日来,总不会真只为了做一个传话筒吧?”
马周先师一愣,随即也失笑起来:“果然瞒不过你。”
“走吧,去晚了,陛下该等急了!”
柴令武双手抱在脑后,缓缓朝不远处的马匹走去,马周见状,也赶忙跟上。
两人纵马返回长安,没有片刻耽搁,直接进了皇宫。
而要说柴令武是如何知道马周来见他,其实是李世民的意思,也很简单。
马周身上,出了有一个监察御史的职位之外,还有一个门下省当值的官衔。
所谓门下省当值,其实就是给李世民跑腿的官儿。
马周带着柴令武一路来到甘露殿,自去当值,柴令武通禀了门外守候的小黄门,便静静等候起来。
不多时,殿内传来宣他觐见的声音。
他正了正衣冠,快步走进大殿,刚准备朝李世民行礼,这才发现大殿之中坐了一堆的人。
除了政事堂的几位宰相之外,一干武勋也赫然在列。
就连久不出门的李靖,都坐在李世民边上,像是在和李世民商量着什么。
看见这么多人,柴令武不由愣了一下,下意识将询问的目光看向人群中的柴绍。
柴绍却像是没看见他一样,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状态。
见状,柴令武也只好先压下心中的疑惑,朝李世民和一群大佬拱手行礼。
“见过陛下,见过诸位叔伯。”
听见柴令武的声音,李世民停下了和李靖的攀谈,朝柴令武招手道:“元初来了,过来朕这边,同朕安坐。”
这话一出,柴令武才陡然发觉,李世民右边下首上坐着李靖,而左边的下首上却是空的,房玄龄作为百官之首,竟然只能屈居第二。
一时间,柴令武忍不住头皮发麻。
这么多大佬在场,李世民却让他坐在房玄龄上首,这确定不是捧杀?
他将求救的目光看向柴绍,柴绍却依旧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像是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似的。
无奈之下,柴令武只得硬着头皮指向唐俭下首的一个空位,期期艾艾地出声道:“这个.......陛下,臣觉得莒国公身边的空位就挺适合臣的,臣还是不过来了吧,您说什么,臣听着就是。”
李世民闻言,顿时眉头一皱,没好气道:“叫你过来就过来,哪来那么多废话?”
听着李世民不容置疑的语气,柴令武又是一阵心塞。
妈的,他倒是想过去,关键那是他该坐的地方吗?
他去坐首席,就算房玄龄心胸宽广不在意,难道长孙无忌也能不在意?
见柴令武还在犹豫,李世民顿时不耐烦的加重语气:“朕叫你滚过来。”
柴令武脸皮一抽,迎着众臣似笑非笑的目光,也只能朝李世民身旁一步一步挪了过去。
路过长孙无忌时,果然察觉到一阵阴恻恻的目光。
反倒是房玄龄对他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拍拍上首的案几,笑眯眯地宽慰道:“贤侄,坐下吧,这个位置,今日还真就只有你能坐。”
听见房玄龄宽慰的话,柴令武纵然头皮发麻,也只能心一横,稳稳的坐了下去。
见柴令武终于听话的坐下,李世民总算脸色稍缓。
随即将几本折子像是丢垃圾一样丢到柴令武面前,淡淡道:“看看,你的成果。”
柴令武一懵:“我的成果?”
看着柴令武懵逼的样子,一众朝臣纷纷朝他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笑得他心里直发毛。
他硬着头皮,打开了第一封折子。
然后,就在封面上看见了大兄柴哲威的大名。
“大兄的折子?”
柴令武愣了一下,也顾不得疑惑,打开折子迅速看起来。
这一看,整个人就被折子上的内容吸引。
他迅速看完第一封折子的内容,顿时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天赐良机,天赐良机啊,哈哈哈哈。”
柴令武失态的大笑数声,随即满脸热切地看向李世民道:“陛下,此为我大唐的天赐良机,臣请陛下,立即兵发吐谷浑,彻底收复陇右之地。”
迎着柴令武满脸的热切,李世民不由笑着摇摇头:“不急,慕容顺与慕容融内讧之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平息的,两人也还未曾彻底决裂,眼下还不的我大唐出兵吐谷浑的最好时机,你再看看后面两封折子。”
“后面两封折子?”
柴令武一愣,赶忙放下来自大兄这封详细描述了吐谷浑两大王子因推恩令内讧之事的折子,拿过第二封折子看起来。
他没看署名,而是直接看正文。
看着看着,整个人就有些懵逼起来。
“拔灼是谁,颉利苾又是谁,他们自相残杀,关咱们大唐什么事情?”
柴令武一脸懵逼的问出心中疑惑,这两个家伙,他是真不认识。
一旁的房玄龄闻言,当即小声解释道:“此二人乃是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两个儿子,亦在我大唐此番推恩之列。相比吐谷浑的两王内讧,薛延陀这两位可汗之子,要更为暴虐,不过短短半年时间,便已经发展到了刀兵相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