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贞观风流 > 第264章 当代毒士?些许风霜罢了!(5k大章 求追订)

第264章 当代毒士?些许风霜罢了!(5k大章 求追订)(2/2)

目录

“习惯了!”

李世民很理所当然的应声,样子实在欠揍。

让柴令武很有一种用他四十五码的鞋底子,拍在李世民那四十五码的大脸上的冲动。

你习惯你***呢习惯......

望着柴令武幽怨的脸色,李世民总算还是保留了一点作为长辈的尊严,轻咳一声后说起正事。

他道:“你在折子上写的那些东西,朕觉得很有道理,满朝文武也认为说到了点子上,尤其是那句一切阶级矛盾皆因资源分配不均而产生,可谓真知灼见。”

“哦!”

柴令武哦了一声,脸色没什么变化。

只觉得李世民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试问,谁不知道他真知灼见啊,用得着你在这里废话?

李世民有些不满,瞪眼道:“你哦什么哦,朕说了这么多,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柴令武隐晦的翻个白眼,硬邦邦地应声:“臣想说的,已经全部写在折子上了,所以臣现在没什么好说的。”

李世民扯了扯嘴角,倒也没继续纠结柴令武的态度。

他沉吟一瞬,转而问道:“朕今日来,是想问问你,你折子上写的那个改土归流,同化僚人之策,是只能用在僚人身上,还是说......针对任何对大唐有敌意的人,都能用?”

柴令武一愣,神色有些诧异。

心思电转间,他下意识反问道:“不知陛下所言的对大唐有敌意之人,是指?”

这话一出,李世民想也没想,抬手照着柴令武后脑勺又是一巴掌。

清脆的巴掌声,彻底打出了柴令武的不满。

他梗着脖子,不爽道:“陛下您说事就好好说事,干嘛老是打人呢?”

李世民眉心萦绕阴云,语气不善道:“混账东西,非要和朕装傻充愣是吧,你别告诉朕,柴哲威那小子什么风声也没和你透过!”

“我......”

柴令武泄了气,不满地嘟囔道:“我哪知道您具体说的是谁,您不会直接说啊,非要让人猜,合着您长嘴是用来做装饰的是吧?”

“小兔崽子,胆儿肥了?”

李世民面色不善,抬手作势欲打。

柴令武赶忙缩起脖子,连声道:“能用,都能用。”

李世民面色稍缓,活动一下手腕,朝他扔了一个威胁的眼神,没好气道:“说说,具体怎么用,朕等着用呢。”

柴令武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一抹谄媚的笑容。

起身给李世民添了杯酒,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发兵吐谷浑啊,能不能给小子透个底,好让小子也跟着去混点资历?”

李世民闻言,不由斜眼打量柴令武一眼,满脸不屑地嗤笑道:“就你这小身板......也罢,你先说说看,说得好,朕自然会给你这个机会。”

面对李世民的不屑,柴令武丝毫不觉得受辱,反而傲娇的挺了挺胸膛。

然后赶在李世民的耐心耗尽前,解释道:“改土归流之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取消当地土王自治,改为朝廷直接统治。任流官,建学校,行教化,促进汉胡通婚,朝廷对汉胡一视同仁,汉胡对朝廷一体纳税,这样的事情,其实魏孝文帝就已经干过。”

“你说的这些朕都明白,你直接说重点。”

李世民眼中浮现些许不耐之色,他今日来,可不是要听这些的。

他迫切的需要知道,这样的政策,在不接受大唐直接统治的其他地方,该怎么施行。

尤其是草原边远之地的部落联盟归化的问题,才是他真正目的所在。

柴令武明白李世民的心思,当下也不再卖关子,直言道:“陛下担忧的事情,其实很好解决,只需要加上一个推恩令就能解决。”

李世民一愣:“推恩令?”

柴令武轻轻颔首,解释道:“草原部落联盟,基本上还停留在奴隶时代,即除了统治者外,其他人都只是统治者的私人财产,与岭南僚人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生活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单纯的改土归流之策,在岭南好用,但到了草原山,未必还能起效。”

李世民轻轻颔首,表示赞同。

这个事情,早在他刚收到柴令武的折子时,便已经召集群臣商议过。

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上和柴令武所言一般无二。

岭南的僚人,虽然也受土王统治,但长久的与汉人接触,早就让当地的土王对族人的统治力大大降低。

因此,朝廷直接派遣流官,再配合大军威压,很容易就能将僚人同化。

草原部落则不然,他们较之岭南的僚人更加原始,更加蒙昧。

宗教加武力的双重洗脑之下,让朝廷想要绕过草原上大大小小的可汗直接统治草原人,几近成为空想。

哪怕直到现在,草原上的大多数突厥人都成了大唐的奴隶。

但剩下的少部分突厥人,依旧围绕在残余的小领主身旁。

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不是朝廷派遣一两个流官,建造一两所学校就能改变的。

沉吟片刻,他追问道:“如你所言,既然草原人都是统治者的奴隶,那这个推恩令,又该去推谁,这其中有什么因果关系吗?”

柴令武一直在观察着李世民的表情。

见他明显已经将自己的话理解透彻,这才轻笑着解释道:“陛下又理解错了,推恩令在草原上的真正作用,可不是为了削弱那些领主的实力,而是为了挑起这些领主之下的小领主内斗。”

“内斗?”

李世民眼睛一亮,立即来了兴趣。

他似乎已经隐隐约约摸到了一些东西,只是中间还隔着一层薄膜,需要柴令武帮助他将这层窗户纸捅破。

他迫不及待的追问道:“说说,具体咋个意思?”

柴令武轻轻颔首,道:“咱们就以吐谷浑举例,贞观四年时,您曾钦封伏允可汗为我大唐的西平郡王,而伏允可汗,也接受了您的册封,这便意味着,四海诸国都承认了吐谷浑乃为我大唐藩属的事实,既然是藩属国,那我大唐朝吐谷浑派出一位特使,参与进吐谷浑的内政之中,应该是很合理的事情吧?”

“流官变特使?”

李世民眼睛一亮又一亮,笑道:“有点儿意思,但伏允可汗也不是傻子,他岂能让我朝特使参与进国政之中?”

“这个时候,就是推恩令生效的时候了。”

柴令武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笑得像是一个狐狸:“吐谷浑乃我大唐藩属,按制,汗位传承需得接受我大唐册封,而伏允可汗,可不止一个儿子,陛下您觉得,要是我大唐以宗主国的名义,提前册封伏允可汗的两个儿子为可汗,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这话一出,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砰~”

下一刻,就见他一巴掌拍在石桌上,猛地起身,一脸激动道:“如此一来,吐谷浑国中便会形成三权乃至于数权鼎立的局面,而我大唐派出去的特使,马上就会变成独立于这些权力之外的裁决权......”

李世民越说越是激动,脸色都不禁涨红起来。

推恩令啊,他从未想过,推恩令还能这么用。

只是给出去几个名分,就能让大唐特使这个令人讨厌的外来者,一跃成为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香饽饽。

这简直,简直就是惨无人道的毒计。

“好!”

想透其中关节,李世民忍不住一拳砸在石桌上。

但很快,他又冷静下来,接着追问道:“若是伏允可汗的几个儿子联合起来,不接受大唐的册封,又该怎么办?”

“大唐是宗主国,伏允的儿子不接受册封,那就是抗旨不尊,陛下当行天可汗令,诏四海诸国举兵共伐之。何况,能被朝廷选做特使的人,想来也不是什么酒囊饭袋吧,掌控他国朝政做不到,难道挑拨离间,刺杀陷害也做不到吗?”

柴令武笑吟吟给出答案。

这年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而大唐宗主国的身份,便是最好的名。

至于那些阴险毒辣的手段,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

等到吐谷浑国灭,成为大唐治下的州县,也就没人会记得那些事情了。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天下人都只会当吐谷浑是违抗了宗主国的册封,才会被四海诸国群起而攻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