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朕还就怕他不搞事(求追订)(2/2)
但谁也不敢保证,李渊当真会就此认命。
万一李渊认为自己老当益壮,那李承乾和青雀去大安宫,就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鳖。
想到此处,他试探着询问道:“那朕把承乾带在身边?”
长孙蹙眉摇头:“承乾是太子,你将他带在身边合乎情理,可青雀呢?”
李世民有些为难:“太庙献俘时,四海诸国的使节都会前来观礼,如今青雀还未开府建衙,朕把他带在身边,不合礼仪,你要看着皇宫,也顾不上他,要不让青雀去辅机府上住一段时日?”
长孙沉默一瞬,仍是摇头:“届时,兄长也定是要为你冲锋陷阵,长孙家几个小辈,不是那些老家伙的对手。”
李世民再次陷入沉默。
他不得不承认,长孙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世家的手段太多,而且防不胜防。
若是长孙无忌能随时照看着李泰,他自然不用担心。
但长孙无忌不在,光凭长孙家几个孩子,只怕不会是世家的对手。
哪怕长孙家老大长孙冲在一众二代里,也算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可比起世家那群诡计多端的老家伙,也还是太稚嫩了。
须知,权力斗争这种事情,绝非是两拨人凑在一起斗斗嘴皮子那么简单。
表面上争的是仁义道德,但私底下,隐藏的是无数阴私手段。
暗杀,分化,离间,还都只是最基础的手段。
李世民沉默着沉默着,脑海里很突兀的浮现出一道吊儿郎当的身影。
陡然间,他表情变得古怪,朝长孙试探着问道:“观音婢,你觉得柴令武那小皮猴子,如何?”
长孙一愣,诧异道:“柴令武?”
李世民点点头,若有所思道:“柴绍,程知节,李绩他们已经启程去了灵州和延州。辅机,玄龄,玄成,温彦博等人届时要上台与世家打擂。
至于萧瑀,王珪之流,也是各有各的心思。如今朝中可用之人,便只剩下一个克明,一个候君集。
但克明病重,候君集还肩负着护卫长安之责,朕思来想去,也就柴令武那皮猴子,对上世家的腌臜手段不容易吃亏。”
长孙眉头紧皱,没有第一时间发表看法。
而是在脑海之中不断回想柴令武的光辉战绩。
只是任凭她怎么想,在她的印象中,柴令武都只不过是个仗着家世横行霸道的纨绔子弟。
当然,她不否认,柴令武在洛阳的时候,的确让世家那些老家伙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
可在她看来,柴令武在洛阳能成事,更多是的还是因为有温彦博坐镇洛阳的缘故。
若只是柴令武一人,他还能如此游刃有余吗?
她不免问出心底担忧:“柴令武这小子的确有一些本事,但这一次来的人,毕竟不是洛阳那群人能比的,他能护住青雀吗?”
李世民摩挲着下巴,沉吟道:“光凭他一人,或许有些吃力,可若是朕再给他找个帮手的话,他要护住青雀乃至于雉奴,可能也并非难事。”
“帮手?”
长孙诧异道:“哪来的帮手,朝中众臣,不是已经......”
李世民摆摆手,制止了长孙的疑问。
长孙有些不明所以,明明刚刚才说过,朝中众臣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立场,现在又说找个帮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李世民神秘一笑,压低声音道:“咱们手上的力量,都有了使出,但承乾手上的力量,也不弱啊。”
“陛下是说,太子三卫?”
长孙眸中泛起异彩。
是啊,她怎么把承乾手上的太子三卫给忽略了?
李世民笑着颔首:“不错,就是太子三卫,依照柴令武那小子的脾性,一旦手上有了兵权,他定然不会坐以待毙,若是让承乾与他联手,只怕该头疼的,就不是你我了。”
“如果是这样的安排......”
长孙陷入了沉思,她需要仔细思量这其中的利弊。
所谓太子三卫,便是护卫太子东宫的卫队。
分别叫做太子亲卫、太子勋卫和太子翊卫。
别看三卫名义上只是护卫东宫的卫队,但三卫的人数可不少,每卫人手都有一千二百人到一千六百人不等,加起来也有四五千人。
此外,太子的直属亲兵其实还有东宫六率,即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
六率人马加起来也有一两万人。
只不过如今李承乾还未成人,东宫六率还是十二卫代领,并未在他手上。
不然光凭李承乾手上的兵,都够打一场大仗。
长孙沉吟良久,旋即微微颔首:“柴二郎能力不差,只是他性子跳脱,若是一朝有了兵权,怕是又要搞一些幺蛾子出来。”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摇头道:“你别说,朕还就怕他不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