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君威浩荡(1/2)
皇位之上,刘禅端坐其中,听着魏贞所言,连连点头。
随后,又听到魏贞三陈大汉灭亡之因,更是深以为然。
别人或许都是空口泛谈,但他刘禅,却是实实在在经历了大汉灭亡一事。
或许魏贞第三条有些牵强,但前两条,再加上一个文武失序,可谓是切中利害。
大汉从蜀中立国,并且屡屡北伐,的确是地狭民寡。
大汉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半,而大汉,只有一个益州,一个汉中。
如此差距之下,时间拖的越长,对大汉就越不利。
而第二个,就是人才凋敝,这几乎是无解之事啊。
相父出征前所着出师表,全文共七百五十八字。
有人觉得诸葛亮的出师表写的太长,太过琐碎,而刘禅只会觉得相父的出师表太短,太短了!
这七百五十八字构成的出师表,刘禅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上面提到的能臣干吏全部用尽,刘禅才发现,相父提到的这些人,全是力挽狂澜,稳定局面的大才。
而他们都离世之后,大汉,才是真正的无人可用,无人可依。
至于魏贞第三条,前四个字,文武失序,刘禅更是无比赞同。
大汉后期,朝堂之上,就是文武失序,姜维常年在外领兵,以至于蜀中文官势力,大行其道。
有蜀中孔子之名的大儒谯周,他的一篇文章《仇国论》,近乎让大汉在蜀中的法理和统治基础崩溃!
以至于到最后,魏军偷渡阴平,杀向成都之时,全蜀中竟全无抗贼之心。
大汉人心,已经彻底离散,再也救不回来了!
经历的越来越多,刘禅看的就越明白。
他上一世,执掌大汉政权多年,后又和司马家那几个心眼子贼多的逆贼周旋多年。
对于朝堂之上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眼即透。
治国到最后,无非就是平衡,再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而现在,刘禅只是简单看过去,这大明朝,已经有文武失序的苗头了!
一旦平衡被打破,若无明主力挽狂澜,大明朝,终究免不了重蹈大汉的覆辙!
至于刘禅问诸位大臣,对黄皓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评价。
刘禅已经得到了想要的回答。
说到底,天底下,真没有什么新鲜事。
锅都是那些下人太监的,而皇帝做错事,也不过是被这些人蛊惑。
有些东西,无论是大汉,还是到大明,都没有变化!
宦官最亲近的,还是皇帝,因为没有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
而皇帝用宦官,也是十分得心应手的。
看看黄皓吧,又或是王振,他们更多的,是皇帝的背锅侠。
亦或是,白手套!
想到这,刘禅突然弯腰,拍了拍一旁匍匐在地的王振的肩膀。
大明朝已经有了文武失序的苗头,并且,刘禅一眼望过去。
还找不到他那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选!
所以这把好刀,这口好锅,现在还真不能在这里断喽!
随后,刘禅站起身,一挥衣袖,笑道:
“哈哈哈哈!”
“魏卿说的好啊!”
“句句有理,字字称心”
“再加上之前的弹劾有功,朕心大慰!”
“传朕旨意,拔擢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贞为都察院总都御史!”
皇帝此言一出,下方顿时一片讶然。
而魏贞,也被这个巨大的惊喜给打懵了,反应过来后,迅速跪地。
“谢陛下!”
“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
“哈哈哈,都御史,起来吧!”
“以后,你们都察院,还要更加尽心尽力才是啊!”
刘禅笑着开口。
“陛下放心!”
“臣的眼睛就是尺!”
“无论文武百官,何种品级,只要有作奸犯科,贪赃枉法之举,都察院,一个都不会放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