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天津桥鸣冤,请诛褚遂良(第三更)(2/2)
贞观殿中。
长孙无忌,李勣,唐俭,于志宁,马周,孙伏伽,许敬宗,张玄素,阎立德齐齐跽坐在大殿两侧。
李承乾站在殿中不停的踱步。
众人的神色一片凝重。
皇帝的脚步声一声声响起,一声声落下,他们的心,也跟着一次次跳起,一次次的落下。
刘弘业告的,是褚遂良构陷刘洎。
一旦刘洎的案子被推翻,褚遂良必然会被定罪。
一朝的礼部尚书,会因此而被反坐。
尤其是皇帝刚刚有所祥瑞的时候。
褚遂良不管是被杀,还是被贬,都不会好看。
许久之后,李承乾才停下脚步,目光看向诸相。
长孙无忌神色凝重的坐在那里,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于志宁,孙伏伽,张玄素三人,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李勣,唐俭,马周,许敬宗,阎立德相对平静,
李承乾抬头,看向唐俭,问道:“莒国公,你是老臣,当年的事情,你是最利益无关的,这件事情你先说吧。”
“是!”唐俭拱手,看向李承乾道:“陛下,当年刘洎被赐自尽,根本是因为他在先帝病重期间,胡乱而言,最后差点导致大乱,这是毋庸置疑的,褚尚书没有冤枉他。”
当年被杀的,也不仅仅是刘洎一个人。
毕竟其中涉及到了晋王谋逆案。
李治虽然成功的从这件事情当中被摘了出去,但是和他有关的很多人都被严厉处置了。
“或许当年先帝对刘洎的处置有些偏重,但在当年的那种情况下,也并不是太过分,毕竟陛下当年……”唐俭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
当年李承乾在前往定州的路上遭遇刺杀,是实打实的。
李承乾微微摆手,说道:“继续!”
“喏!”唐俭拱手,说道:“既然先帝处置无碍,那么便也就没有什么冤枉之说。”
李承乾轻轻点头。
殿中群臣一时间也都安静了下来。
刘洎那件案子如果仅仅是他和褚遂良的事情,或许可以让两个人当面对峙。
不管是刘弘业手上有什么证据,还是说褚遂良当年的事情并非一人所见,都可以拿出来说。
但这件案子定型的是先帝,其中又涉及到了皇帝,还有晋王谋反案,一旦掀开,所有的事情都要被牵扯开来,那么这件事情牵连到就大了。
没有人愿意再听到晋王两个字。
仅仅这两个字,就是一场巨大的风波。
李承乾转过身,看向殿外,平静的开口道:“刘洎当年是有罪,罢黜所有官职,流放便已经足够了,但实际上若是那样,刘家别说是不被牵连,参加科考都不可能。
父皇赐死刘洎,实际上变相的宽宥了刘洎的后人。
朕知道,刘弘业的手上必然是有东西,但当年的事情,便是刘洎复生,他自己能够说得清楚吗”
众人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声。
皇帝在河北道被刺,这是实打实的,刘洎终究有罪,无非就是处置的重些。
在当年那个特殊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件事情不会被翻案。”李承乾看向唐俭,说道:“莒国公,你去和他说,告诉他,刘洎之罪已惩,不追究后人,科举也一视同仁,他可以放心的参加明年科举。
当然,他若是还有所担心,那么朕可以现在便授他官职,当然,是安东的官职,先任军中参军,然后拿下高句丽之后,可授县令之职。”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他在安东道,朕可以保证,他的升迁不会受到丝毫影响,但是在长安,便是朕也能够保得住他,毕竟人心难测。”
“喏!”唐俭拱手,然后起身。
“劳烦莒国公了。”李承乾一时间有些感慨。
“为陛下效力,是臣等职责。”唐俭并不在意在致仕之前,替皇帝背最后一次黑锅。
“好了,便如此吧。”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诸卿都去忙吧,舅舅留一下!”
众人齐齐起身,拱手。
只是离开的时候,众人忍不住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这件事情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猫腻。
刘弘业来宫中喊冤,指责褚遂良诬告其父,究竟又是谁在背后指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