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618章 世家大族是天下最大的硕鼠(第二更

第618章 世家大族是天下最大的硕鼠(第二更(2/2)

目录

……

舱外,一众人走下船板的脚步声,清晰的传来。

李承乾坐在短榻上,轻轻地敲着前方的桌案。

“砰砰砰!”声音一下下在安静的船舱内响起,舱内的所有人一下子感觉紧张了起来。

皇帝没有开口,然而正是他没有开口,众人才更加多知道,弘农杨氏的事情,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许久之后,李承乾才稍微侧身,看向褚遂良,淡漠的问道:“褚卿,整个弘农县,有土地多少亩”

褚遂良拱手道:“回陛下,有三百万亩左右。”

李承乾继续问道:“褚卿觉得,等到这一次清查结束之后,杨氏能查出来的隐户和隐田能有多少”

“回陛下!”褚遂良神色凝重的拱手,道:“此番清查杨恭仁一脉的田产和奴婢,其中一半是观国公和其兄弟子孙的爵位,另加散官,勋,还有祖传,诸方相加,田产大概能有五十万亩上下,人口有六千户。”

李承乾轻轻抬头:“继续。”

“是!”褚遂良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五十万亩的数字,是根据沟渠,大范围算计出来的,其中有三十万亩是在册的,另有二十万亩,是不在册的;至于人口,有接近三千户,是隐户。”

李承乾让武元庆来任陈州长史,彻查沟渠。

一旦陈州的沟渠图画了出来,那么剩下的就是最简单的计算了,这些事情,户部的官员很熟练。

“占整个弘农县近十分之一的良田,而且是最肥沃的那一部分,人口三千户,就是近一万五千人。”李承乾突然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咬牙道:“而且这还没涉及其他各支……果然,世家大族是天下最大的硕鼠。”

舱中群臣忍不住的轻轻低头。

在场众人,除柳奭背后是天下大族柳家以外,其他各人虽然不是天下大族,但依旧是地方一等一的豪族。

便是褚遂良自己,褚家在整个杭州,也是少有其他人家能够比拟的,而杭州又是那等膏腴之地。

皇帝的一句话,让他们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红,同时在眼底深处,也有一丝紧张和担忧。

“来人,传中书舍人、江夏郡公裴爽。”李承乾抬头,看向船舱之外。

提前等在了船舱外的裴炎,收敛神色,迈步走进舱中,对着李承乾肃然拱手道:“臣裴爽,参见陛下!”

“江夏郡公裴爽,新城公主驸马裴胤的父亲,刚调任中书舍人。”李承乾看向众人,平静的说道:“这一次彻底清查杨恭仁一脉的隐户和隐田,他代替朕在弘农盯着。”

“喏!”群臣齐齐拱手,然而低头之间,唐俭和柳奭率先脸色微变,其他人很快也眼神闪烁起来。

唐俭的祖父唐邕,是北齐尚书左仆射;他的父亲唐鉴,是前隋戎州刺史,他在前隋时,也是禁卫军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唐俭对于裴爽的父亲裴蕴,有着相当清晰的记忆。

裴蕴,隋炀帝杨广时的户部尚书。

当年前隋校钉天下户数,就是裴蕴主用“貌阅法”做的,从而使天下人口大增。

当然,此法当初有效,是因为天下世家没有防备,如今这一套已经天下运行,其中的不足之处早已经被找了出来,再想有效,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但皇帝重用裴爽,难道他也要重新检括天下人口。

不少人的眼中露出一丝担忧,他们偷偷的看向长孙无忌,然而长孙无忌的神色平静的可怕。

……

李承乾重新看向褚遂良,说道:“褚卿,等将杨氏的隐户数目彻底清点完毕之后,将他们分别送到并州,关中和河洛居住。”

“是!”褚遂良神色不由得凝重起来,他想了想问道:“陛下可是担心这些人将来还会被杨氏控制”

“嗯!”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他们受杨氏控制多年,若让他们继续留在这里,那么这些田产人力最后依旧还是会属于杨氏。

不说远的,三五年来,褚卿你就会被调离陈州。

到时候之后的官员,

褚遂良沉默了下来,拱手道:“陛下所言有理。”

李承乾转头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你来负责从关中和并州调人,朕让张大象负责从河洛调人。”

“陛下!”长孙无忌上前拱手,道:“陛下,或许从并州调人要容易一些,但关中和河洛怕是不容易。”

长安和洛阳,东西两京,那里的百姓,如何会轻易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地方。

李承乾微微抬手道:“朕不过是给他们一个机会罢了,弘农的田产虽不如关中和河洛肥沃,但关中和河洛又不是每家都富足到能活下去,那些家中艰难的人家,自然会愿意愿意来弘农,不愿意,就等着将来关中河洛人口越来越多,越过越难吧。”

“是!”长孙无忌沉沉拱手。

“这件事情,最好在明年开春之前完成。”李承乾松了口气,看向褚遂良道:“今年陈州粮收如何”

“回陛下,得益于今年雨水减少,加上沟渠,小有丰收。”褚遂良笑着拱手,说道:“加上关中、河洛和陈州极近,所以供应所需不难。”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只有接下来几年丰收,安东大战所需的粮草,就能够齐备了。”

“是!”群臣齐齐凛然拱手。

李承乾突然沉默了下来,群臣目光忍不住的抬头看向了他。

这个时候,李承乾才缓缓开口道:“褚卿,将这一次利用沟渠清查土地的方法总结出来,等到大战了结之后,朕要重新清查天下土地。”

“喏!”褚遂良肃然拱手。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从在场每个人脸上扫过,然后平静的说道:“诸卿,得益于这几年粮种之法的改良,天下亩产在增加,天下亩数也在增加……起码在户部的账面上是这样的。”

舱中群臣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李承乾继续开口,说道:“这几年天下大雨,朝中多有减免天下赋税之事,以至于天下赋税真实之数难以统计,但是天下大水马上就要过去了。

诸卿,可千万不要发生日后天下丰收,而户部收上来的天下赋税,还赶不上贞观年间的数目,那样可就真的好笑了。”

群臣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白。

“那个时候,若是有人说真的永惟之年,没有延续父皇的贞观盛世,朕这里是要杀人的。”李承乾一句话说完,然后重重的一下砸在了桌案上。

群臣心里忍不住的一跳,齐齐拱手道:“陛下仁德贤明,贞观盛世必然延续,大唐盛世必然延续。”

李承乾从在场每个人脸上细细的扫过,看的每个人心惊肉跳,这才摆手道:“去吧。”

“臣等告退。”群臣有些狼狈的退了出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