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十七章 虎父犬子汉王怒

第二十七章 虎父犬子汉王怒(2/2)

目录

“蒲坂渡口方向,给苏定方增兵千人”,这当然是为防唐援分兵从蒲坂渡河。

“令秦敬嗣余部北渡河”,王长谐率与李孝基、唐俭部会师的部队,近万人,不但其留在风陵渡南岸的兵马已不多,留守潼关的兵马也不算很多了,秦敬嗣等部现已可分兵北渡,与主力会合。又之所以调秦敬嗣的一部来会合,无它缘故,自是为增强己军主力的可用兵力,以备后续战事,於保证可以阻截唐援不得从龙门、蒲坂入河东之余,还有兵力可北进,与刘武周部争夺河东地界的中部诸郡,——打下晋阳后,刘武周部士气必高涨,他肯定会接着南下。

饶以屈突通沙场宿将,用兵老练,对李善道的这些紧急应对,亦不得不暗自佩服,无甚补充。

各道军令得以了飞速的传达。

王须达等部离接到命令,各还有一段时间,蒲坂城外的汉军主力闻令而动,很快就开始了积极的备战。高曦、高延霸、萧裕、焦彦郎等将,分还本营,循抚将士,激励士气,不必多言。

……

晋阳送到的急报放在案上。

李孝基、唐俭、王长谐、孤独怀恩等人,大眼瞪小眼。

“齐公……,唉呀,齐公?”唐俭挠着胡须,神情复杂,又想发怒,又不好发怒的样子。

独孤怀恩的神色比唐俭好看很多,不知是不是王长谐的错觉,竟似是从他脸上看出了一丝解脱,但见他余光闪躲,嘴角不自然的上扬,短暂的屏息过后,长吁了口气,像是卸下了重担。

王长谐心知,这只能是李元吉的无能,使同样无能的独孤怀恩终於得以找到了“知己”,变相地为他在蒲坂的大败找到了开脱的理由,进而使他因为大败而担心获责的心理重压骤减。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句话不由浮上王长谐心头。

不,还不是“一将无能”,是“两将无能”!并且这两将所“无能”的地方,还都是河东地界最关键的两处所在!一个扼控要道的蒲坂,一个军政中心的晋阳。

唐王这般英明,怎却只因李元吉是他儿子、独孤怀恩是他表弟,就用此二人!

这下可好,蒲坂丢失,至少局面尚可挽回,晋阳若是失陷,底下可该如何收拾?

王长谐本非智将,能为李渊重要,为李渊起兵初期的“六统军”之一,无非因他是李渊谋划起事的心腹,忠诚可靠,掌过府兵,知些军事,并他出身不错,其族亦属关陇世家而已。

李元吉弃城而逃的这个消息,让他心慌意乱,於是虽注意到了孤独怀恩的异样,没有功夫多去理会,他只觉眼前局势愈发严峻,焦虑难平,不由站起身来,搓着手,接住唐俭的话,说道:“齐公弃城,出乎意料。刘掾新到晋阳未久,赵统军也是前不久才到的太原,他两人对晋阳的防务尚不熟悉。如刘武周趁此机会猛攻,晋阳危矣。李公,当下我军该何以对策?”

刘政会、赵文恪都原是驻在太原、听从李渊调遣的诸部军府府兵中的司马。

从李渊起兵后,各得了李渊的任用。

刘政会前为李渊大将军府的户曹从事,现是李渊大丞相府的曹掾。李元吉在晋阳搞得很不像话,成天游猎,纵容部曲劫掠百姓,李渊其实也不太放心他,故新近才遣了刘政会去帮李元吉。至於赵文恪,则是奉李渊之令,到太原协助李元吉,想办法让突厥同意在边塞买卖马匹来装备军队的,亦是在李善道、刘武周合攻河东前,刚到太原不久。

他两个人,虽都是府兵司马出身,在李渊这个军政集团中,也各有资历,然确如王长谐所忧,他俩对晋阳目前的防务欠缺熟悉,面对刘武周的围攻,恐难妥善应对。

难以应对只是个小问题。

唐俭说道:“齐公一离开,晋阳的士气、民心都将惶恐。刘、赵二君,别说不熟悉防务,就算熟悉,也难稳住军心。”他抚须片刻,与李孝基说道,“李公,晋阳只怕是救不得了。我军……,是不是应考虑改变援河东之策,转向‘暂弃晋阳,先歼汉军’?”

李孝基说道:“先歼汉军?”

“我军现离定胡渡口,尚有一两日的路程,过了定胡,再到晋阳,还有三四百里地,便是疾行,又还需两三日。又再即是到了晋阳城外,城内军心不稳,刘武周兵临城下,内外交困,我军恐是也救不下晋阳。因仆愚见,与其徒劳无功,不若暂弃晋阳,急还龙门渡口,先改歼汉军,夺回河东郡等要地,这样,最起码,我军犹能在河东稳住脚跟,再图克复晋阳不迟。”

李孝基也非智将,决断艰难,沉吟了好一会儿,说道:“可是汉军善战,我军能将之歼灭么?”

“李公,退一步说,再又即便是难以歼灭汉军,龙门渡、柏壁城等要地只要在我军手中,也足能挡住汉军北上,使其不能与刘武周合兵,势更难制,并使我军在河东得有立足之地,可保我军后援能得入河东,为我军争取喘息之机。随之,待后续援军抵达,可以再图反攻。”

李孝基说道:“可先救晋阳,再图汉军,此是大王所定之策。”

唐俭还想再劝,帐末一人忽朗声说道:“唐公所言,仆以为不可!”

帐中的众人瞩目。

说话此人年近五旬,身高七尺有余,面容刚毅,目若朗星,姿貌瑰伟,一部黑浓的胡须飘然胸前,正是临此次出兵援晋阳前,受李世民推荐,被从李世民於陇西前线的麾下调来到李孝基军中的李靖。因为他的职务不高,本只是李世民幕府的亲卫,——即“三卫”之一的亲卫,担侍卫之责,於从军出征前方被擢为李孝基行军元帅府的谋佐,故在帐中的位次最为靠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