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意识宇宙团结体和个体分离(2/2)
它宛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我们心灵的深处,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被尘世的喧嚣所掩盖。
所谓修行,其实就是让我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回归到自己的本源,去回忆起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所肩负的体验任务的本质。
这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集体意识宇宙团结体,其中包含了无数个个体。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来自于同一个集体意识团结体。
只有那些频率相同的人,才会来自于同一个集体意识宇宙团结体。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生活中,有些人会彼此投缘,而有些人则难以相处。
因为他们的频率不同,来自于不同的集体意识宇宙团结体。
当两个人的频率相匹配时,就如同两个齿轮完美地咬合在一起,它们能够相互驱动,共同运转。
这种共鸣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和谐,更是一种深层次的默契和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就像是水到渠成一般自然而顺畅,无需过多的解释和努力。
然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表面上的相似或差异,而忽略了更为关键的频率是否一致。
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如兴趣爱好、职业背景等,而与他人建立起联系,但如果彼此的频率不匹配,那么这种关系往往是浅薄且短暂的。
真正深厚和有意义的关系建立在彼此的频率相同之上。
当我们找到与自己频率相同的人时,就像是找到了灵魂的伴侣,彼此之间的沟通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传递无尽的信息。
这种关系是基于内心的共鸣和理解,而非外在的条件或利益。
这便是你们投缘或者不投缘的本质所在。投缘的人,他们的本源是一致的,就像两根琴弦,虽然各自独立,但在同一频率下却能奏出美妙的和声;而不投缘的人,他们的本源是不一致的,即使勉强在一起,也难以产生共鸣,最终只能是貌合神离。
我问到,这和人类的自身基因程序带恐惧有啥关系。
研究员说到:因为不断有人死去,回到本源,本源通过大量的灵魂经验吸收。
获得了个体对某种危险的体验。
因此派出去的新的分离个体,自带了这份恐惧。
本源对个体记忆并无兴趣,灵魂也带不走记忆,但是感觉是可以被留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