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重生古代:庶子的开挂之路 > 第361章 樊楼雅聚显壮志

第361章 樊楼雅聚显壮志(1/2)

目录

樊楼内,雕梁画栋,酒旗随风轻扬,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苏轼和苏辙早已在包间等候。

苏轼一袭青衫,洒脱随性,见徐子建进来,立刻起身相迎,朗声道:“公明兄,许久不见!

最近你和王家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可惜苏某人微言轻,无法助你一臂之力,也只能在朝下为你摇旗呐喊。

不过你那《辞爵书》写的真不错,我父亲、母亲读完都没忍住流泪。今日必须罚你三杯。”

“王老夫人咄咄逼人,徐某这也是被逼无奈。”

徐子建一脸无语,这苏轼还真嘴巴不饶人。

苏辙作为徐子建的未来大姐夫,他拉了拉大哥的袖子:“大哥莫要胡闹,王家之事朝廷自有定论。公明今日约我们到樊楼,怕是有事相商吧。”

“还是子由兄懂我!”

徐子建微笑朝苏辙点了点头,没好气的看向苏轼。

“你这苏子瞻,依旧如此不积口德。”

这时,包间门帘一挑。

曾诚大步走进来,他身着蓝色长袍,进门就拱手行礼:“抱歉来迟,路上耽搁了些。”

紧接着,刘庆也走了进来,笑着说道:“还好没错过要紧事!”

他身形精瘦,眼神透着干练。

众人寒暄落座。

不一会,几位身姿婀娜的侍女款步上前,奉上香茗。

徐子建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道:“今日请二位苏公子和曾兄、刘兄来樊楼相聚,主要是叙叙旧。如今西夏蠢蠢欲动,我很快将去西疆赴任,怕是数年内在难相见。”

几人见徐子建提起西疆的事,便猜测到今日议论便是西疆局势。

几人在公明书院读书的时候,便喜欢聚在一起讨论朝廷局势。

苏轼放下茶杯,折扇一合,击在掌心:“西北关系着国家安危,苏某虽才能有限,也一直很关注。

依我看,公明贤弟若是去了秦凤路当务之急是加强军事力量,选拔良将、训练精兵,才能和西夏抗衡。”

“而且我听说西夏一品堂高手众多,行事又诡秘,公明也得防备他们在背后搞破坏。”

苏轼不愧是知识渊博之辈,对于西疆的局势提出了不少意见。

苏辙接着说:“兄长说得极是,军事之外,民生也不能忽视。西北百姓生活困苦,如果能减轻徭役赋税,安抚民心,让他们安居乐业,边防才有坚实的后盾。”

“可西夏经常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难题。”

曾诚微微点头,思索后说道:“子由所言在理。我觉得目前当务之急,是稳定粮草供应,西北战线拉长,粮草若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

刘庆摸了摸下巴,补充道:“除了粮草,情报收集也刻不容缓。西夏那边动向不明,我们得安插眼线,摸清楚他们的兵力部署和行动计划。”

徐子建看着几人不由赞叹。

这几位兄长不愧是两榜进士,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提出的建议都很有见地。

就在众人讨论的热切之时,王韶这才脚步匆匆地走进包厢。

徐子建看见王韶主动站起来招呼到:“子纯兄,你怎么才来等你好久了。”

众人又是一番寒暄才重新落座。

王韶一脸崇敬地看着徐子建,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平戎策候补疏》。

双手捧着放在桌上:“公明兄,您在会试的《平戎策》犹如破晓曙光,为我点明方向。您的见解非常的有远见,王某反复研读大人的《平戎策》后,斗胆添了些自己的浅见,写成这《平戎策候补疏》,还望公明兄与诸位不吝赐教。”

“只是朝堂诸公决断太慢了,如今西夏可能已经听闻风声,说不定会有所行动。”

徐子建伸手拿起,仔细翻阅。

苏轼等人也凑过去观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