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情满四合院(1/2)
“我叫何曼青,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南锣鼓,一座三进的四合院里面。也就是老北京人俗话说的皇城根底下,可是有个可恶的家伙总是叫我北京大妞。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厨子,故事要从五十年代初开始,那是年后的一个早晨。。。。。。”
“傻柱,赶紧的上学了,咦,你怎么在这玩沙子?”后院匆匆的跑过来一个长脸的小男孩,背着土黄色的书包。
“我不去上学了,我爸说了,我不是学习的料,还是学点手艺,将来总是有口饭吃的。”这个正在练习颠勺的大孩子就是我的父亲,何雨柱,现在巷子里面认识的人都叫他傻柱。
李正阳正在翻阅一沓手稿,是何曼青邮寄过来的,名字叫《情满四合院》。记叙的是围绕四合院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主要还是以傻柱,就是自己的父亲何雨柱为主线,许大茂,三个大爷,秦淮茹包括自己,都是故事里面的人物。
这一版是草稿,何曼青也说了,涉及到了真人真事,定稿的时候会使用化名,邮寄过来是想请正阳叔给自己斧正一下,还有就是故事的素材,情节方面的需要补充或者删减什么的。
“呵呵呵!“李正阳点燃了一根香烟,”要说老何家,到了曼青这丫头这里,难道要出一个作家?这个故事后世可是太火爆了,关于一些三观的讨论,颠覆了当下很多人。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故事里面的一员了。
“好久没回去了,再说了答应大茂的,和许叔许婶说一下志国的事情。“李正阳打定了主意,准备明天回去一趟,也不知道东跨院的房子怎么样了,好久都没人住了,想必院子里面的草都长高了,还有那颗葡萄树,每年都会挂很多果子的。
第二天,李正阳没有让司机送自己,一个人溜溜达达的到了南锣鼓,没经意之间赚到了文昌庙的门口。想到第一次来文昌庙,是自己读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听说这庙里有一个老神仙,放学了自己就跑过来了。师父他人家正在打坐,师兄在在后院的药庐里面,犹如昨天一样,已经过去了快四十年了,想想这在昨天一样。
李正阳走进了大门,轻车熟路的来到大殿。和以前师父在的时候一样,先给文昌帝君上了香。转身来到后院,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之前的药庐现在已经不复存在,除了大殿,庙里的其他建筑都是后来翻建的,院子里面墙角边上的那颗老槐树依然挺立着,片片绿叶给肃静的帝君庙带来了一抹宁静和祥和。
“唉!”李正阳叹了口气,“人去镂空燕归去,燕去归来人何方?”再也找不到当初欣喜的那个感觉了。在李正阳转身出门的那一瞬间,屋里的老道抬头看了一眼,似乎出去的这个中年人有点熟悉,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再哪里见过。
“随着开放的日益发展,北京的游客也是越来越多了。往日的南锣鼓呈现的是京畿脚下的古典,现在已经渐渐的多了很多商业性的东西,茶舍,商铺,还有客栈。”不难想象,再过个十年或者二十年,这里和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就没有区别了,所谓的老北京人只是活在了胡同里,一帮的老头,老太太的嘴里了。
95号,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斑驳的大门也没有了带着眼镜的小老头在这里站岗放哨,走到门口的李正阳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三大爷么?
“正阳叔,是正阳叔吗?”李正阳拿着钥匙,正准备开东厢房的房门,身后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女子的声音。
“你是阎妍吧?”李正阳转身,对面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眉目和阎解成的媳妇李娜很是相像的,知道这是阎妍了,虽说这几年没有见到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