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慕容复破珍珑局,得传无崖子70年内力 一(2/2)
每天清晨,晨曦才刚刚微露,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姑苏慕容氏祖宅那古朴厚重的青瓦上。
慕容博就已经起身,精心整理好衣冠,迈着匆匆却沉稳的步伐,朝着薛慕华的住处走去。
他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眼神里满是热忱与期待,就好像去迎接一位久别重逢的至交好友。
来到薛慕华房前,慕容博轻轻叩门,等门一打开,就亲切地说:
“薛神医,早啊!今天晨光正好,我已经备好早膳,就盼着能和您一起享用。”
薛慕华赶忙回礼,跟着慕容博去了膳厅。
一走进膳厅,就看到一张雕花楠木圆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
每一道菜都像是精美的艺术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薛慕华的目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金汤烩辽参”。
这道菜用的是上等的东海海参,每一根都粗壮饱满,参体上的肉刺挺拔分明。
厨师把海参精心泡发后,放进用老母鸡、猪骨、瑶柱等食材,花了整整八个时辰慢火熬制出来的金黄汤汁里。
汤汁浓稠醇厚,鲜香四溢,完美地渗进了海参的每一丝纹理中。
轻轻夹起一根海参放进嘴里,软糯弹牙,鲜美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让人回味无穷。
旁边的“清蒸松江鲈”也毫不逊色。
这松江鲈鱼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闻名,捕捞可不容易。
厨师处理的时候,手法娴熟又细腻,恰到好处地保留了鱼肉的完整与鲜嫩。
清蒸的做法最大程度地展现了鲈鱼本身的鲜美,鱼身上点缀着翠绿的葱段、嫩黄的姜丝,浇上滚烫的热油,激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夹一筷子鱼肉放进嘴里,细腻爽滑,入口即化,仿佛能让人品尝到整个江南水乡的清新与灵动。
除了这两道,还有一道“翡翠白玉羹”,看着普通,其实用料讲究。
选的是当季最新鲜的菠菜,榨汁后和精选的嫩豆腐一起精心炖煮。
菠菜汁的翠绿和豆腐的洁白相互映衬,就像翡翠和白玉交融在一起,色泽清新诱人。
羹汤入口,细腻顺滑,菠菜的清香和豆腐的豆香完美融合,口感丰富又独特。
慕容父子总是满脸笑意,热情地招呼薛慕华品尝。
慕容博还亲自为薛慕华盛汤夹菜,说:
“薛神医,这道海参我可是特意吩咐厨子,按照您家乡口味稍微改良了一下,您快尝尝,合不合胃口。”
慕容复也在一旁附和:
“是啊,薛神医,这鲈鱼是今早刚从松江加急运来的,就盼着您能吃上这口鲜。”
他们把薛慕华的喜好都记在了心上,每餐都会特意准备他无意间提到过的菜肴。
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薛慕华心里暖融融的。
用完膳后,阳光正好,暖煦的光线透过雕花窗棂,在书房的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慕容博、慕容复和薛慕华三人围坐在书房中央的古朴檀木桌旁,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几本透着陈旧气息的武学秘籍。
慕容博身为武学大宗师,一辈子钻研武学,知识储备深厚,见解更是独到深刻。
他轻轻拿起一本封面绣着古朴龙纹的秘籍,缓缓翻开,纸张因为年代久远微微泛黄,但上面武学文字的厚重价值丝毫未减。
“薛神医,这是我慕容家先辈所创的‘参合指’秘籍,这指法以雄浑内力为基础,指力能隔空伤人,威力巨大。”
慕容博说着,手指轻轻点向桌面,虽然没真正施展内力,但那沉稳有力的动作,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让薛慕华不禁凝神细听。
他开始从最基础的运气法门讲起,拆解每个动作要领:
“运气的时候,要以意领气,从丹田出发,顺着奇经八脉在周身游走,等气感充盈了,再汇聚到食指指尖。
出指的时候,手臂要像拉满的弓弦,沉稳又有弹性,指劲瞬间爆发,才能势如破竹。”
慕容复在一旁不停点头,还补充道:
“实战的时候,参合指出指的角度特别关键,角度稍微有点偏差,就很难击中对手要害。
我之前和一个高手对决,就因为出指角度不够刁钻,差点错失良机。”
薛慕华听得入了神,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慕容博都耐心解答。
当谈到武学理念时,慕容博站起身来,神色庄重:
“武学之道,可不只是追求力量和技巧,更在于修身养性,领悟天地万物的道理。
就像少林的‘一苇渡江’,看似简单的水上轻功,实际上蕴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把控和运用。”
说着,他走到书房中央,双手模拟持苇的姿势,演示起“一苇渡江”的原理:
“施展这功夫,得把内力均匀分布在脚下,借助水面的浮力,用极快的速度踩踏前行。
这不仅考验内力深厚,还得对自身动作和节奏有精准的把握,才能在水上行走自如。”
一招一式,尽显宗师风范。
碰到薛慕华感兴趣但不太了解的武功,慕容博更是毫无保留。
听说薛慕华对“一苇渡江”好奇,慕容博立刻兴致勃勃地讲解起来:
“这门轻功,平时修炼得强化对内力的精细控制,还得训练自身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说完,他就在书房里模拟在水面上的动作,脚步轻盈又稳健,仿佛真的踏在飘摇的芦苇上。
慕容复也在一旁帮忙说明:
“配合上乘内力施展,‘一苇渡江’的速度和灵活性能成倍增加,不管是追击还是闪避,都能出其不意。”
薛慕华被他们父子俩的热情和毫无保留的诚意深深打动,也打开了话匣子,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用医术换来的各路武功心得:
“我曾经从一个塞外高手那儿换来‘狂风刀法’,这刀法讲究一个快字,刀刀迅猛,像狂风暴雨一样让人喘不过气。
但这刀法太刚猛了,对内力的持续性消耗特别大……”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有时激烈争论,有时会心一笑,书房里充满了热烈又融洽的氛围,仿佛忘了外界的一切纷扰,沉浸在了武学的奇妙世界中。
闲暇的时候,慕容博又会带着薛慕华参观慕容家的宝库。
这里面藏着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年代久远的青铜器泛着古朴的光泽,温润的美玉摸起来暖意融融,还有来自西域的罕见珠宝,璀璨夺目。
慕容博随手拿起几件古董,大方地送给薛慕华:
“薛神医,这些物件虽说算不上稀世珍宝,但也有些年头了,您要是喜欢,就当留个纪念。”
不仅如此,慕容博还找出家族世代相传的失传医书,递给薛慕华:
“听说神医痴迷医术,这些医书说不定能帮到您。”
薛慕华翻开医书,看到上面详实的医案和精妙的理论,不禁大喜过望,对慕容父子的慷慨感激不已。
到了晚上,薛慕华回到住处,迎接他的是温馨舒适的房间。
床铺柔软,被褥散发着淡淡的熏香,闻着就让人放松。
慕容家最美的侍女阿紫,总是笑意盈盈地在一旁候着,为他端茶倒水,侍奉得无微不至。
阿紫不仅长得漂亮,还心思细腻,总能在薛慕华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恰到好处地满足他的需求。
她会陪着薛慕华在庭院里散步,听他讲行医路上的趣事,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让薛慕华在异乡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这样的盛情款待下,薛慕华心里的戒备慢慢消除了。
他觉得慕容父子不仅豪爽大方,更是真正懂他的知己。
在这七天的相处中,他和慕容父子的情谊越来越深厚,甚至暗自决定,以后要是慕容家有难,自己一定会全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