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自研药品被抓,我果断改行搞科研 > 第303章 你这么做就不地道了

第303章 你这么做就不地道了(1/2)

目录

他没有像赵曼那般肆意嘲笑,身为集团掌舵人,他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凌霄此前在研发上展现出的专注与执着,不像是只为圈钱的人,可这高昂售价又实在让人费解。“曼儿,先别忙着下结论。”

赵鹏程沉声道,“凌霄这人不简单,这定价背后说不定有隐情。”

赵曼撇了撇嘴:“能有什么隐情,就是贪心不足罢了。之前还装模作样搞义诊,现在原形毕露。”赵鹏程摇了摇头,没有再言语,心里却盘算着,若是凌霄真因这定价栽了跟头,泰和集团后续要如何布局,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与此同时,凌霄的实验室里,助手小李正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凌霄的脸色。他本以为凌霄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会大发雷霆,可凌霄却只是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眼神专注地看着各种实验数据,对那些负面舆论好似全然不知。“凌博士,网上那些评论……”

小李忍不住开口。凌霄抬起头,神色平静:“不用管,产品的价值不是靠他们现在说几句就能定的。”小李挠挠头:“可这价格确实让很多人接受不了,大家都觉得我们是在宰人。”凌霄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繁华的街道,缓缓道:“等他们看到效果,就知道这价格的意义了。”

在城市的另一头,有个叫陈宇的年轻程序员,正为母亲的病情发愁。他母亲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长期失眠,精神状态极差。陈宇在网上看到神经赋活生命水的介绍时,本燃起一丝希望,可看到价格后,瞬间心凉了半截。他每个月工资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所剩无几,根本负担不起这么昂贵的保健品。但母亲的病又不能再拖,他咬咬牙,在各大病友群里询问有没有人知道类似效果、价格却亲民的产品,得到的却都是失望的回复。

日子一天天过去,网上对神经赋活生命水的骂声依旧不断,甚至有一些所谓的“业内人士”站出来,指责凌霄的产品是“智商税”,是毫无科学依据的骗局。而凌霄这边,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临床试验和产品优化。他坚信,只要能拿出实实在在的效果,所有质疑都会不攻自破。

终于,第一批临床试验的结果出来了。那些参与试验的患者,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的神经问题,都有了显着改善。失眠患者能安稳入睡,记忆力衰退的老人也能记起许多过往的事情。凌霄带着这些数据,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凌霄站在台上,目光坚定地看着台下众多记者和镜头:“之前,因为产品定价,大家对我们有诸多误解。但今天,我想让事实说话。这是我们第一批临床试验的结果,大家可以看到,这款神经赋活生命水对各类神经问题有着显着疗效。我们之所以定价1998,是因为它的研发成本极高,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质的原材料。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圈钱,而是真正帮助那些被神经疾病困扰的人。现在价格看似高昂,可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未来价格一定会降下来。我们承诺,会逐步让更多人用得起这款产品。”

台下一片哗然,记者们纷纷举手提问。有记者问道:“凌博士,那你如何保证未来价格会降低?万一只是说说而已呢?”凌霄严肃道:“我们已经和多家投资机构达成初步意向,他们会助力我们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我们也在和一些公益组织洽谈合作,希望能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让经济困难的患者也能受益。”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网上的舆论开始有了转变。一些之前骂得最凶的网友,也开始重新审视这款产品。陈宇看到新闻后,心中再次燃起希望。他四处找朋友借钱,终于凑齐了一个月的费用,给母亲买了一瓶神经赋活生命水。

母亲喝了一段时间后,陈宇惊喜地发现,母亲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精神也好多了,脸上渐渐有了笑容。陈宇激动不已,他在网上分享了母亲的变化,还专门发了一篇长文,为凌霄和他的产品正名。“之前我也和大家一样,觉得这产品贵得离谱,是在坑人。但当我看到母亲喝了之后的效果,我才知道,它真的是有价值的。凌博士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努力帮助患者。我相信,未来价格降下来后,会有更多人从中受益。”

陈宇的帖子得到了许多人的点赞和转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款产品的实际效果,而不再只是纠结于价格。泰和集团那边,赵鹏程看到网上舆论的反转,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赵曼也没了之前的得意,有些慌了神:“爸,这怎么办?凌霄好像真有两把刷子。”赵鹏程冷哼一声:“先别急,他就算产品有效果,要扩大生产、降低价格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赶紧研发类似产品,打价格战。”于是,泰和集团紧急召集研发团队,要求他们尽快拿出一款针对神经问题的产品。

在研发过程中,泰和集团的研发人员发现,凌霄的产品技术极为复杂,想要短时间内复制几乎不可能。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而凌霄这边,已经开始筹备扩大生产的事宜。他的实验室也吸引了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大家都被凌霄的理念和产品前景所打动。

随着时间推移,神经赋活生命水的口碑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主动购买,产品供不应求。凌霄也按照承诺,和公益组织合作,定期向贫困地区的患者捐赠产品。在一次公益活动现场,凌霄接受采访时说:“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会面临诸多质疑和挑战。但我坚信,只要能真正帮助患者,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希望未来,不再有人因为买不起药而被病痛折磨。”

泰和集团的压力越来越大,赵鹏程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盲目竞争下去。他开始反思,也许和凌霄合作,共同推动神经医疗领域的发展,才是更好的选择。于是,赵鹏程主动联系凌霄,提出了合作的想法。凌霄接到电话时,有些意外,但他没有立刻拒绝。他知道,泰和集团在医药行业有一定的资源和渠道,如果能合作,对产品的推广和价格降低确实有帮助。

经过多轮谈判,凌霄和赵鹏程最终达成合作协议。泰和集团将为神经赋活生命水的生产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而凌霄则会分享部分技术,双方共同研发更高效、更平价的产品。消息传出后,整个医药行业都为之震动。有人认为这是强强联合,会推动行业进步;也有人怀疑这只是权宜之计,未来双方可能还会产生矛盾。

泰和集团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赵鹏程坐在长桌的首位,眉头紧锁,双眼紧盯着面前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财务数据,那数字就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疯狂蚕食,资金链也隐隐出现了断裂的危机。

“赵总,再这么下去,咱们在神经医疗市场这块阵地怕是守不住了。研发投入太大,销售渠道又受阻,现在和那些新兴药企拼价格战,我们根本耗不起。”市场部总监的声音带着几分焦虑与无奈,打破了会议室里令人窒息的安静。

赵鹏程靠向椅背,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暗自思忖:这场毫无意义的竞争,已经将泰和拖入了深渊。如果不能及时止损,寻求新的出路,恐怕整个集团都将万劫不复。他脑海中突然闪过凌霄的身影,那个在神经医疗领域独树一帜,凭借神经赋活生命水崭露头角的天才研发者。或许,合作才是破局之道。

当晚,赵鹏程在办公室里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拿起电话,拨通了凌霄的号码。电话那头,凌霄听到赵鹏程提出合作的想法时,着实吃了一惊。在他的印象中,泰和集团一直将自己视为竞争对手,处处打压,如今这转变来得太过突然。但作为一个理智的创业者,他很快冷静下来,开始权衡利弊。

“赵总,你的提议很意外。不过说实话,我知道泰和在医药行业的底蕴,有你们的资源和渠道支持,对神经赋活生命水的推广和降低成本肯定有帮助。只是,合作涉及到技术共享,这对我来说是非常谨慎的事,得好好考虑。”凌霄的声音沉稳而坚定。

“凌博士,我理解你的顾虑。但现在市场形势严峻,我们彼此消耗下去,只会让其他竞争对手坐收渔利。只有携手,才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也能让我们在行业里站稳脚跟。”赵鹏程诚恳地说道。

挂断电话后,凌霄陷入了深思。他回想起自己研发神经赋活生命水的初衷,是为了帮助那些被神经系统疾病折磨的患者,让他们重获新生。如果能借助泰和的力量,实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普及,无疑能让更多人受益。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凌霄决定与赵鹏程展开谈判。

多轮谈判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着。双方团队为了各自的利益据理力争,每一个条款、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激烈讨论。从技术入股比例,到生产基地的选址、管理模式,再到利润分配方案,无一不是难点。但好在,双方都怀揣着推动神经医疗领域发展的共同愿景,在一次次的僵持与妥协中,逐渐找到了平衡点。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凌霄和赵鹏程在合作协议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医药行业瞬间炸开了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业内人士也议论纷纷。有人赞叹这是一场“巨头与天才的强强联合”,有望引领神经医疗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商业利益瞬息万变,这种合作不过是权宜之计,未来矛盾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