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建国后不准修仙 > 第424章 道医馆欣欣向荣

第424章 道医馆欣欣向荣(2/2)

目录

又去道医馆看了看父母,将催生术培育出来的当归苍术和丹参三种药材给他们,没有看到朱群,问了才知道朱群已经去道学院培训去了。

现在熬膏药的事情,主要就是丁清梅和懋珂在做,上次持林和父母说过后,他俩对慧珂也开始慢慢地让他接触些较核心的流程了。

他老爹则是被郑济城他们抓了过去学五行针,敏丰对五行针的领悟力很强,除了没有内力外,悟性不比持林差,这让宛书国他们非常惊喜。

本来留下来是准备培养持林这个后辈的,没有想到却培养他老爹了。

道医馆里他还看到了好几个的师兄师姐,原来是自己老师宁思德的实验室计划被学校否决了,没有通过。

他们三兄弟商讨过后,决定以柳源医派的名义自己建实验室,说是实验室,其实就是在这里要重建一个正规的医疗机构了,包括医馆和实验室,建成后将是柳源医派的总部。

这段时间这些师兄们过来就是准备在茅山这里选址筹建的。

自然是不能在景区里,但又要离着道医馆不能太远,有敏喆帮着出面,地方现在看好了两处,就等着最后拍板了。

以宁思德他们三兄弟在杏林界的名声,自己建个实验室日后研究出个什么成果,开发出什么古方来,必定也会有人捧场呐喊之类,只是到底不是官方机构,没有学校背书,他之前想将一些研究课题拿到私人实验室来做,就要费些周折,给自己带来不少的麻烦。

但他也无所谓了,中医院那边的坐诊,他已经打了申请推掉,除了去学校上课,带带研究生做些学术课题,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茅山道医馆这边了。他已经和老伴提前都搬了过来,这里的山好水好空气好,特别是和师兄弟们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不寂寞。

等到了柳源医派的总部选址成,还会在那里建几幢住宅,这就是他们的养老之地了。

现在道医馆有柳源医派的三老加入,在周边地区已经小有名气,每天有不少的病人慕名而来。

除了普通的病人,还有一些武者过来求药,他们多是上次参加过天宁寺交流会,见识过持林拿出的金创药和膏药的,来求的也是这两种。

也有来求医的武者,只是武者的经脉内伤,柳源医者也是无力,能治武者伤的持林又三天两头不在家,就是在家也忙的没有空来道医馆。

只能是郑济城他们用五行针术,给这些人缓解伤痛,要想治愈那是不现实的,他们可没有内力御针,能缓解就不错了。

金创药在宛书国他们的研究下,已经有所改进,药效自然不如持林炼制出来的,但是效果不比市面上的伤药差。

葛素行偶尔来道医馆,葛素行到底是炼丹师,现在道医馆里研究的古方都是从葛氏传承中拿出来的,丹药共通,他只是瞧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兴致之余指点几下,让几人茅塞顿开,倒是将金创药和养颜膏的质量又提升了一些。

就连膏药的制作工艺,也被他指点改进了一些,持林毕竟没有医药基础,当时改进的手法都是从《药王经》中硬搬照学过的,只知有用,不知为什么有用。

手法衔接生硬,处理不圆润,他自己都尚且如此,再教给父母,十分也只学了七八分去。

经了葛素行一改,膏药的药效又提升一个档次,他们俩制成的膏药,已经超越了2.0版本,直追3.0.

只是散结膏药的产量又降了下来,因为这一改进,工艺就更繁琐了些,出膏速度就更慢了。

只不过普通的伤湿膏药,倒是部分采用了机器辅助,以懋珂为主,道医馆里的另外两个小道士学徒配合,已经能够独立生产了,不再需要丁清梅敏丰去分心了。

因为药材是持林种在灵田阵里的,又经过了木灵催生培育,品质又提升了不少,哪怕是三个学徒制作的普通伤湿膏药,药效是一点都没有下降,比以前的还要更好些。

现在这个伤湿膏药成了道医馆的招牌产品,买不到散膏药,就退而求其次,带点这个伤湿膏药回去,哪怕懋珂三人加班加点,依然产量赶不上销售,还是得限购。

道医馆的名声已经起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只是地方还是小了些,又在景区里,到底还是不方便。

这次敏喆找到的两个地方离的景区并不远,处于没有开发的山谷中,他已经向掌教申请了,要拿下一块地来,和柳源共建,将来将道医馆搬过去,还要再建个小药厂。

还是太上长老有眼光啊,将葛家父子找了回来,这个药门一脉回山,就将热度都炒上来了,道医馆已经必将成为门派又一个支柱产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