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韦恩的名单(1/2)
“不过是请女公子移居定海,正好坐实两家的联盟关系,主公不必犹豫。”谋士张昭劝解道,他是徐州彭城国人。
“况且赵府君允诺,女公子在华府的待遇不会低于韦交州,主公不必忧虑。”谋士张纮也劝解道,他是徐州广陵人。
一众从徐州投奔孙策的谋士都在劝说孙策同意,唯有孙策的好友,扬州庐江人周瑜,代表扬州武人的立场,在反驳这群淮泗文人集团。
“诸位如此乐意接受华府的馈赠,为何不留在徐州图谋出路?徐州向来是和华府沆瀣一气惯了,主公绝不可以受其摆布!”周瑜正色道。
张昭反驳道:
“不接受又能如何?大将军又不会援助主公粮饷,偏将军打造攻城兵器也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我军一万有五,粮草如何支撑得住?”
周瑜说道:
“坚持就一定有办法,扬州富庶,何愁寻不来粮草?”
张纮冷笑一声,说道:
“哼,当年孙破虏为何在中原站不住脚跟,公瑾莫非忘了不成?”
周瑜急道:
“我周公瑾作为扬州本地大族,尚且不怕暂且得罪些许豪强,诸公何以恐惧如此?借些粮草罢了,以后总归是要还的。”
双方愈吵愈烈,孙策不能不管,周瑜,包括新投奔他的蒋钦、周泰这群扬州武人,是目前孙策军中的中坚力量,可他们毕竟出身不高,难以维系统治,就连世家出身的周瑜,也是背离家族,孤身一人来投效的。
所以孙策日后想在扬州建立稳固的统治局面,就必须依赖于张昭这群徐州淮泗文人。
就跟陶谦治理徐州类似,总要依靠扬州人一样,只不过孙策反过来,陶谦是外武内文,孙策是外文内武。
外地武人和本地文人,结果陶谦没能在徐州混出名堂来,虽然主要原因还是华府过度干涉,可终究还是不如孙家用本地出身不高的武人来牢牢掌控军权,再用外地名士压制本地豪族这一模式的效果好。
到了今天这种中央权力崩溃的时代,这些封疆大吏如果想要站稳脚跟,必须用些帝王心术,否则就成了刘表这种傀儡代言人,没得自主权,这也是为什么刘表拉拢刘备的原因,本地势力过于强盛。
孙策一拍桌案,朗声道:
“子布,公瑾,莫要再争了,吾意已决,送吾妹去华府。”
“主公英明!”一众谋士恭维道,其余武将则有些闷闷不乐,就像和亲一样,哪个血气方刚的武夫都会觉得是奇耻大辱。
孙策点点头,满意道:
“甚好,还请诸位计算好各营所需粮草,公瑾,你与我一起往寿春走一趟。”
周瑜跟在孙策出了军帐,等到远离了那些淮泗文人,才语重心长地和孙策说道:
“伯符,华府从来不是什么大善人,你从他们那里拿得多了,他们往后必定会连本带利地吃回去,这就是他们的商贾本性,今日他们能要走小妹,明日恐怕就敢要走土地、人口。”
孙策深以为然,只是无奈道:
“军情紧急,复兴在望,每个孙家人都得作出牺牲,小妹她会明白的,至于以后,以后我们强盛了,自然有底气和华府讨价还价,我叫公瑾来,还是想让公瑾为我参详一下另一件事。”
说着,孙策从胸前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周瑜,周瑜边浏览,孙策边解释:
“这是赵伯达转交给我一份韦子莱的名单,赵伯达答应,只要我们完成了上面任意一条目标,华府都会赠送对应的物资,以作酬谢。”
这封“韦恩的名单”,就是华府给孙策提供的一份任务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