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 > 第3章 哭黄土

第3章 哭黄土(2/2)

目录

可经过北伐军的一系列操纵,有个西凉人已经彻底变了——贾诩。

贾诩这段时间研究了很久华府,自此深知大义名分的重要性,深切体验到了什么是以势压人,什么是刀剑里头出政权。

掌握关西最强武力的西凉军,绝对不可能和非西凉集团的当权者和平共处,西凉军担心当权者裁撤拆分,当权者也怕西凉军兵变夺权,这是个解不开的猜疑链。

天子在王允手里,王允有一万种名正言顺的理由来炮制西凉军,今日割一刀,明日划一剑,越拖西凉军就越衰弱。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故此,贾诩当机立断,串联起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西凉将领,直接打着平息宫变,为董太师复仇的旗号,尽起长安附近的三万西凉大军,攻进长安,杀死了王允,吕布只带着少数亲信东逃。

这下王允没机会专权跋扈,成了彻彻底底的忠臣义士了。

贾诩的提前动手,确实保住了西凉集团的利益,可董卓已经死了,李儒也被捕处死,整个西凉集团,没有一个能镇得住各个军头的人。

贾诩对此早有设想凉州并非只有董卓一个重臣,这些人不论是凉州武人,还是士族文臣,都是认可的。

于是乎,贾诩陪着一众西凉将军,带着兵上门,然后深明大义,“请”出了几位元老:

敦煌郡名臣盖勋,正值病重,挂名司徒,录尚书事。

安定郡名将皇甫嵩,出任司空。

拜徐荣为镇北将军,接替左将军董旻为征讨河东的主帅。

同时召董旻回朝,拜车骑将军,并兼任太尉。

任命胡轸为光禄勋,执掌宫禁。

拜牛辅旧部,董卓认过的同宗,国舅董承,为骠骑将军,另一个国舅伏完为卫尉。

拜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分别为前、后、左、右四将军。

任命贾诩为京兆尹,录尚书事。

任命凉州后辈才俊,李傕的弟弟,李桓为城门校尉,负责控制长安城;任命凉州后辈才俊,张济的侄子张绣为北军中候,负责招募关西良家子,编练新军。

拜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军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军雍县。

另外,传诏关东诸侯,拜袁绍为太傅,袁术为大将军,曹操为卫将军,责令诸侯各自罢兵,择日入朝述职。

盖勋和皇甫嵩是海内外有名的忠臣,又是西凉人,是稳定朝政的不二之选。

董承既是外戚,又和西凉集团相交甚密,提拔上来,名正言顺。而另一个外戚,伏完,琅琊人,是个学者,很少参与具体政务,同时伏家也是世代三公九卿的显赫家族,扶上来作为关东世家的新代言人之一,不争不抢,也有利于团结朝廷。

董卓旧部自不必说,各有荣华富贵,同时新首领董旻,先前就是一个审时度势,知进退的人,只要掌权之后不飘,想必也能坐稳太尉的位子。

胡轸负责宫廷宿卫,再把城防交到李桓手里直接负责,避免长安有失;派张绣选关西良家子编练新军,到时候顶替西凉军的老兵油子,逐步扭转西凉军败坏的军纪。

董卓西迁后,一开始就拉拢了韩遂和马腾,韩马二人也觉得天下大乱,跟着凉州老乡董太师有肉吃,所以也答应投靠董卓,可还没等董卓安排二人,董卓就死了,这次正好给韩马二人一个正式的官职,稳住这两个陇右叛匪头子。

至于最后传诏关东诸侯罢兵,则是向天下展示出朝廷的大义所在。

关东混战了两年,死伤不计其数,这时候新换血的朝廷,于情于理都该来一句:

你们不要再打了啦,要打就来长安里打嘴仗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