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朕,崇祯挽救大明 > 第4章 誓死效忠陛下

第4章 誓死效忠陛下(2/2)

目录

此刻,朕静候佳音,愿闻尔等壮志凌云之声——“誓死效忠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震云霄,气势如虹,崇祯言毕,虽气息微喘,然其意之坚,情之切,已深深烙印于众将士之心田。

一时之间,万籁俱寂,随后便是排山倒海般的忠诚誓言,回荡在天地之间,经久不息。

……

千年封建阴霾笼罩,皇帝于万军心中,宛若苍穹之巅,独尊无上,“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滨之民,莫非王臣”。

然,谁曾垂眸,顾念卒伍微尘?

谁又深知,他们肩扛家计之重,儿女于寒夜中颤抖之影?

大明三朝更迭,未有君王对草莽之众,许以诺言之光。

崇祯独辟蹊径,非但言语慰藉,更倾皇室之库,金银尽出,以表真心。

常言道:

“好儿不当兵”,然此刻,兵士们泪眼婆娑,激情如潮,何也?崇祯一诺,重于泰山,让铁血男儿心弦颤动,歇斯底里,尽显忠诚之炽热。

孙传庭立于帝侧,目睹此景,心潮澎湃。昔日京营之兵,散漫如散沙,训练松弛,若交予己手,重塑军魂,非半年之功不可。

而今,陛下片语之间,竟能激发如此澎湃士气,令人叹为观止。

乃至遐想,若崇祯令下,令此等壮士挥刃相向,其必义无反顾,目不斜视,誓死效忠。此情此景,足见崇祯御下之术,非凡夫俗子所能及也。

别过校场,崇祯帝旋即召见了一位军中瑰宝,乃是其初抵大营时,唯一以铁血之姿训导士卒的参将——黄得功。

此人,崇祯不仅耳熟能详,更将其大名镌刻于心间那份沉甸甸的名单之上。

原本以为黄得功已如龙归大海,驰骋于江北广袤之地,未曾料想,这员虎将竟悄然隐于京营之中,低调至极,仿佛大隐隐于市,令人叹为观止。

黄得功,一介草莽英豪,少时便在辽东与建虏浴血奋战,入关后更是屡建奇功,剿闯之战中屡露锋芒。

及至闯贼破京,他独守江北,力讨叛将刘超,尽显孤胆英雄本色。

随后,他追随弘光帝南渡,面对清军穷追不舍,身陷绝境,右臂断而面颊贯矢,仍不失豪杰气概。

自知国运难挽,他以左手拔箭,自刎明志,其忠烈之举,令天地动容,终得左柱国、靖国公之荣封,青史留名。

京营之中,另有一猛将周遇吉,其勇不遑多让。

宁武关一役,他誓死守城,城破巷战,身被数矢,犹自怒骂闯王,直至被悬城头,乱箭穿心,尸骨无存,其悲壮直追古之忠烈。

而周夫人亦是巾帼不让须眉,率数十弱女守署,最终与孩子共赴火海,满门忠魂,烈烈如火,可歌可泣。

然此等铁血男儿,竟未得重用,黄得功战功赫赫,仅授参将;周遇吉更是凄凉,不过游击之职。

此乃前人识人不明,昏聩至极,令人扼腕叹息。

英雄末路,壮志难酬,实乃时代之悲,历史之痛也。

崇祯帝即刻擢升黄得功、周遇吉为京营副帅,委以重任,助力孙传庭重塑京营铁军,清核兵员,肃贪反腐,汰弱留强,随后妥善安置军需,方与王承恩御驾返京,留下一片井然。

午后时分,崇祯又密会内阁魁首温体仁于乾清宫东暖阁,二人促膝长谈,直至夜幕低垂,温体仁心怀忧虑而又满怀期许地辞出,神色间尽显复杂。

……

二月十五日,天象昭示非凡,朔望朝会,百官皆着裤褶,鱼贯而入皇极殿,共襄盛举。

崇祯帝破例身着簇新冕服,赤金流光中,五爪团龙栩栩如生,映照出他二十四岁年华的非凡英姿,气宇轩昂。

此日,乃他君临天下以来,首次亲自主持朝会,心中涌动的不只是初掌乾坤的喜悦,更有即将昭告天下的数项重举所激起的澎湃激情。

他欲借此契机,不仅独力应对东林党之挑战,更要宣布一系列震古烁今的国策,开启大明新纪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