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再造大宋之怪我不小心 > 第11章 血战梅硐城之征丁

第11章 血战梅硐城之征丁(2/2)

目录

原本协守城防的二百余青壮,以望湘村、庙山镇、梅岭堡的民众居多,他们基本属于自发性质,占民众的百分比其实还是少数。现在朱雀军派丁,则是家家户户的强制执行,不得不说,这便有些怨声载道了。

有宋一代,对民间言论的管控基本不做太多干涉,缘自朝廷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极为不智的事,就是皇帝与大臣议事,如果臣工们认为皇帝的命令违反了制度与道德、伦常,臣工们也会当面指出,甚至指责皇帝的不是。

当年仁宗在位时,想把国丈提拔为宣徽使,权御史中丞包拯极力反对,和皇帝直接脸红肚子粗的面对面理论,在争执到达最高潮时,包拯在仁宗面前义愤填膺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溅仁宗一脸。仁宗尴尬至极又窝火,拂袖而去。回宫后张贵妃问消息,仁宗冲她发了一通脾气:“包拯向前说话,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御史乎!”

结果还是仁宗皇帝让步,不得不答应后妃之家不得任两府的要求。

对言论的管控,朝廷就是这样,官府亦如此,民间更如此。

现在,朱雀军要征发壮丁的作法,果然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弹,征发青壮前还异口同声的同仇敌忾,要“打败鞑子”,反正只要自己平平安安,动动嘴巴子支援又不会少块肉,或者哪怕是别家出人,只要不动自家,也没问题。

一旦征发青壮守城这个事情真落到自己头上,不说全部,至少大部分民众都是反对的。

有民众甚至串连,要去知州大人府上告状。如果不是伍思成与谭如晓等人红脸白脸轮番唱,又是银子铺路,更信誓旦旦的指天为证“击退鞑子即让青壮返家”,还派出宣传队苦口婆心的劝说“如若鞑子打开城门,定尽屠阖城百姓”,各种晓以大义,才险险的保住了这些天来李芗泉好不容易建立的“仁义”形象。

那伍思成也让文官在一边厢鼓动:“诸位父老乡亲们,尔等可知,知州大人昨日亲率甲兵出城踏营,直杀得浑身是血而回,尔等可知,大人已一日一夜未曾下城墙一步,尔等可知,这是为了谁?

“这是为了诸位啊、为了全城上下六千口免遭屠戮啊!如今正是最要紧之时,望诸位与大宋同生共死,两丁出一,三丁出二,伍某在这里叩谢了!”

“大人有朱雀军,凭什么要我们守城啊!”一个为首的粗壮汉子高声嚷嚷着,马上得到了其他民众的响应。

伍思来听了就有点来气:“尔等可知,为了守卫梅硐城、保护所有人,包括你们中的每一个人,大人不光是把亲卫派了上去,甚至小妾上了战场,与鞑子在瓮城塌方处厮杀血战,你们自己扪心自问,如果不是兵力到了极艰难的地步,至于连小妾都要上战场吗?你们还有没有良心!”

说罢,伍思成直接手指那粗壮汉子:“你来说,堂堂一个七尺男儿,居然还要一个弱女子来守护,你自己说,还要不要脸,老夫都为你感到羞愧!!!”

这句话杀伤力太大了,那粗壮汉子顿时脸色涨得像猪肝,不知道如何接话。

谭如晓见状,马上道:“统领常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注,此话来自明代的三国演义),我等身为大宋男儿,当有此志!”

王江也在一边严肃的道:“若是此城守不住,这里没有一个人可以活下来,你们的父母妻儿,需要朱雀军守护,也需要你们的守护,你们,做个男人吧!”

那红着脸的粗壮汉子排众而出,大声道:“羞煞我也,小的刘牛,愿守城!”

有人带头,这事情就好办多了。

酉时开始,陆续有披甲的青壮被派上城头,各都的抚官皆在声嘶力竭的进行战前动员,最终在戌时,总计约有千二百青壮被派上城头,加上三百从劳工营抽调的积极分子,共千五百人皆打散编入朱雀军每伍,即每伍增加十五人上下,编成两个什,一什守城一什歇息。

不过,幸亏之前的作战中缴获的兵器盔甲不少,能做到人人有甲有兵器,粗略看去,也像一支军伍。

对于陈再兴、刘黑七俘获的新附军弓手,王散看得眼热,他思路活络开了,做为神臂都头,管着百十名弓手,但这点力量对于朱雀军而言,不是多,而是太少,这百五十左右的弓兵俘虏,如果能归于自己麾下,用不了多久,准备将之职就不远了--总不能一个都头管二、三百人罢。

“大人,眼下朱雀军弓手短缺,下午俘获的鞑子弓手,正好可以补充城池的防卫力量,我建议将这些俘兵先划到神臂都,这样可以大大增强我这一都的战力,减轻守卫城池的压力!”

这点小心思!但李芗泉没有点破:“有道理,依你的罢。”

于是,那些被陈再兴俘获的新附军神臂弓手,被明确告知,若不弃暗投明,尽数斩于城头之上,这些原本的宋军,有人羞愧,有人茫然也有人无所谓,对朱雀军的安排,在威服之下大半听命行事,被投入城池之上,全数打散布于每一伍中。

乌日吉呼留给李芗泉的时间不多,他们享用完一顿丰盛的晚饭后,连续小攻了两回,至亥时,鞑子的攻势骤然猛增,看来,是要挑灯夜战。

这一夜,注定难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