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这个屋里 > 第37章 奶奶的回忆(二)

第37章 奶奶的回忆(二)(1/2)

目录

爷爷把家坐落在坟场中央之后,奶奶的神经病居然好了。于是越发的迷信!

我问奶奶:“当初你是怎么到这屋里来的?”

这话问的很轻柔,很有疑惑性,不然会令对方感到不尊重。

她回答道:“就那样,一轿子给抬过来了。”

“中间就没有互相了解过?”我问。

奶奶默然不答,她看着我,有些生气的问我:“你怎么今天专门坐在这里和我翻古哪!”

我一听,还好她的声音很轻柔。我怕她生气发飙之后,就没得谈了。

一会儿,天公作美,始终保持着阴天,冷风嗖过来,吹的人坐定了就不想动。

我试图打开老人的话匣子,别让她关上了,于是关怀的说道:“奶奶,我以后长大了会养你的。”

老人的眼神里流露出对孙子的期盼,好像担心自己等不到那时候。她看了我一眼,她侧了下头,说道:“当初我小时候,那一年,日本佬还在中国,我们就逃难。有个日本兵一把揪住我的衣领,喝道:‘小鬼!’您姨嗲(奶奶的姐姐)吓得躲在草丛里发抖!”

我连忙追问:“那些日本人没对你怎么样吧!”

奶奶说道:“没有。只是有个孩子,已经有了那么大了。我看见刺刀冲进娃的肚子里穿过去了。日本兵就把孩子举起来,可孩子还在动啊!日本兵还在一个劲儿的笑!”

奶奶说罢,两眼紧闭着,吸气,手肘往怀里一放,身子直打哆嗦。当时的情景让她回忆起来仍颤栗不已!

“后来就没看到日本佬了。”她补充说道。

我算了奶奶的年纪,她出生的那年刚好是日军全面侵华。她说以后就没看到日本兵,那就是8年之后,这跟她说的已经七八岁是吻合的。算算奶奶今天的年纪,这个话是可信的。

我问:“后来的国民党是什么样子?”

我心想,四年内战同样残酷,我很有兴趣听老人过去的经历。

她说道:“国民党没见过。那时候只听说一架国民党的飞机掉下来了,大家都去看,后来就没听说还有国民党了。”

她换了口气,说道:“后来共产党的士兵来了,共产党的士兵好啊!我们给他们菜,他一定要塞给我们钱才肯要,我们不要,他们硬要塞给我们。”

我心中感叹:能把纪律做到如此程度,使每个士兵都和百姓血肉相连,除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不会再有其他的军队能做到这点了。国民党的失败由此可见。

接下来的话,解开了我一个谜。

奶奶回忆中说道:“当初小时候,我们就住在街上。我们是个鞭炮铺……”

奶奶叹了口气,显得十分难受,她说道:“日夜都要做鞭炮!大人就不准我们睡,我们就只好等大人打瞌睡了,我们做孩子的才能偷睡一会儿。”

“有一回,我去打点油。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拌在路边坑里了。哎……一罐油泼了,路边的娃儿竟还笑哦!啧,还笑?那回去了就是一顿好家伙!”

奶奶的痛苦和惊惧,随着语气表情无不尽显流露。曾经对自己家人的恐惧和怨愤丝毫不亚于敌人的刺刀。短短几句话,句句都是苦痛!儿时被剥夺睡眠的滋味儿仍记忆犹新,被大人虐待的记忆犹在昨天,顽劣的少年传来的讥笑声加深了对大人们责骂的恐惧。这至少解开了我两个谜团:一个是奶奶的一双眼睛为什么会深凹下去(长期缺乏睡眠的人眼睛会下凹);一个是奶奶的脾气怎么会如此罕见的暴戾(缺乏睡眠的人更容易动怒)。

我问道:“你们当初那个家里不漏雨吗?”

奶奶摇摇头,肯定的说道:“不漏。后来我嫁过来后,人家的屋里都不漏雨,就咱们这个家里漏雨,都不像我们的家。当初要做这个屋,队里的人要打瓦!老子就举起个榔耙,‘您打!您打!您打老子就要和您抵命!’您爷爷就藏在前面初哥屋里不出来。说起您爷爷来啊,不管事。我问您爷爷:‘老倌子,人家打我们的瓦,难道你就给人家打么?’您爷爷说:‘哪里管的了哦!’队里那时候不准家户人家自己造房子,不然就是搞资本主义。给逼迫的,我的屋里会垮!不准我做屋?”

“您爷爷在前面台沟旁边一块地里,就是‘六缝冲儿’,种了一块好棉花,那可比集体的棉花长的好得多!结果xx用手指着地里,喊道:‘您看啦、您看啦!国队长搞资本主义!’”

我好奇的问道:“爷爷自己种了一块地,地里的棉花长的好,就成了资本主义?”

奶奶回答:“队里什么都不许搞!只许给集体做事,吃糠粑粑!”

“您爷爷耕田耕的很好,队里就奖了一钵糠。”不等她说完,我便问:“既然是每天都有耕田,饭去哪儿了?奖励的怎么会是一钵糠?”

她说道:“饭也有,不多。往田里倒石灰,哪里长的出谷子来呦?又在地里插旱秧,晚上都要在地里插秧,屋里不准许留人!日夜干活,都没饭吃。xxx就骂:‘你们这些人哪……瞎指挥!’”

“吃不饱饭,xx就给xxx写信,结果把他拉进去关了一年牢!”

“我有一次跑到集体食堂里,骂道:‘……你们就藏在饭堂里吃饭!’后来还是弄到了一碗饭吃。”

“您爷爷当队长……他就喜欢骂xx,说她干活慢了。她又和我在一起干活。”

“爷爷也凶?”我问道。

“爷爷他只说说,那个美老倌,跑过去就是给xx一篾片!”奶奶说道。

集体生活,有着老人很凄苦的回忆。

从奶奶的口述中,爷爷之所以被称之为“国队长”,是因为他曾经在集体做过队长。

“那时候,爷爷怎么不让爸爸读书?”我问。

奶奶沉默了下,低着头说道:“哪儿来的钱读书?”

“那别人家为什么就有高中生、大学生?”我反问了这么一句。

这个村里,高材生可多了,整个乡镇高材生都不少,可见当时湖南农村是很重视教育的。前面修表匠的儿子是大学生,丽的爸爸是高材生,xx的爸爸读过中专,xx嫲嫲是高中生,县里伯伯也有文化,小姑爷读过高中等等,真不少!唯独我们家的这两弟兄,父亲可怜又可气,文盲、脾气暴戾、一个男人应有的劣根性他都占尽了!叔叔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奶奶被我这么一问,反驳道:“哎呦,你今儿翻古,翻我的古!”

但她还是愿意回答我的问题,这得益于天气也在配合。我朝外面看了看,不希望有人来打搅。

她说道:“当初您爸爸小学没毕业,就修青山大坝,10来岁就什么活儿都干。您爸不勤快么?小时候很勤快。可如今就不归屋,懒死哒!”

“大幺和小幺也没读完小学。幺叔读书就逃校……要把他打到学校里去,他还是要跑!”

“只有您伯伯把小学读完了,也就没有读了。”奶奶接着说道:“孩子我都生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