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世态炎凉啊(1/2)
第463章世态炎凉啊
“长安,还是那般模样啊”
“但长安,却也不再是曾经的长安了……”
再次踏上渭桥,耳边是渭水波涛汹涌的水浪拍打声,眼前是长安城宏伟的轮廓。
明明一切都没变,郅都心中,也还是难免生出一种事已境迁,沧海桑田之感。
——在外放为雁门都尉,并在河套-马邑战役后,升任雁门太守的苍鹰郅都,终于再次回到了长安。
说是述职,但郅都心里明白,长安朝堂——准确的说是当今天子荣,只怕是对自己有了新的安排。
如果是三五年前,经历外放-升职-入朝述职这一系列变动,郅都大概率只会感到欣喜。
因为那时的郅都,风光无两。
苍鹰的名号,传遍了整座长安城。
朝中公、卿,不说对郅都予取予求、礼敬有加,也起码要看在郅都‘天子肱骨心腹’的份上,让郅都三分薄面。
从太宗皇帝时的北平侯张苍,到后来的故安侯申屠嘉,再到先帝年间,短暂担任丞相的条侯周亚夫。
——打自郅都入朝为官,朝中的历任丞相,就没有一个敢不把郅都当回事儿。
尤其先帝晚年的桃侯刘舍,更是将郅都奉为座上宾,就差没拉着郅都拜把子了。
丞相尚且如此,其余公卿,那自更不必赘述。
先帝时的内史晁错,那么高傲的一个人,连丞相审图家都不放在眼里,连御史大夫陶青,都是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御赐狗腿子;
但见了郅都,晁错也依旧会温声和气的拱起手,唤郅都一声:郅中郎。
老一辈公卿重臣,对郅都是礼遇有加,同一辈的,那就更是有理没理先让三分。
什么,少府岑迈啊
什么,卫尉直不疑啊
乃至公孙昆邪、廷尉赵禹之类,对郅都那都是无比尊敬,甚至还多少有些刻意讨好。
而今,短短几年时间过去。
先帝驾崩至今,不过两年多时间;
当今刘荣掌政,也总共五年而已。
至于郅都,更是才外放雁门不到两年。
如此短的时间,在长安朝堂中央动辄十几二十年升一次职、三五十年才会经历一次大规模换血的背景下,本该什么风浪都吹不起来。
然而事实却是:此番入朝述职,当朝三公九卿十二人,和郅都记忆中的‘老伙计’‘老朋友’们,却已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电话。
丞相魏其侯窦婴
无论是其窦氏外戚族人的身份,还是其当世大儒的标签,都历来和郅都不对付。
——外戚幸佞,擅权祸国,向来是法家坚信的人间真理。
至于儒、法两家的世仇,更是早在几百年前的春秋时期,便已经早早结下。
随着秦变法图强,一扫六合,儒家却舔都没法在秦廷舔出未来,两家的梁子,更是延伸到了从学术理念,到思想价值的方方面面。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郅都,但凡敢亮明自己‘法家士子’的学术阵营,那不说是天下儒生群起而攻之,也至少会招致朝中,那几个儒家出身的公卿的本能反感。
具体到现任丞相窦婴——当年,二人之间就不大对付,只是二人都奈何不得彼此,索性老死不相往来。
而今,时代变了。
曾经的外戚纨绔子,所谓的‘大儒’,已然摇身一变,成了群臣避道、礼绝百僚的当朝丞相!
反观郅都
二千石的秩禄,比起九卿级别的中二千石,都还夹着一个真二千石级别。
自更别提在秩禄万石,放眼天下只此一人的当朝丞相面前,有哪怕半点耀武扬威了。
如果说过去,郅都能凭借自己太宗近臣、孝景心腹的身份,在绝大多数公卿百官面前耀武扬威、抖威风;
对于窦婴这样的外戚子弟,更是可以毫不留情面的私下贬低。
那如今,反倒轮到贵为丞相的窦婴,反过来挑郅都的不是了。
五年前的郅都:哦,窦婴啊
一个外戚纨绔子罢了,上不得台面。
什么大儒不大儒的,还不是鲁地那些个腐儒,为了攀附太后才捧出来的
莫说是太子家令——就连一个四百石的市令,他窦婴都是德不配位!
五年后的今天,窦婴:哦,郅都啊
想当年,苍鹰之名,那也是长安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只是毕竟是先帝之臣嘛
这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还能做个二千石的郡太守,已然是当今念在先帝的份上啦
只能说,风水流轮转。
曾经跺一跺脚,就能让长安震三震的苍鹰郅都,如今却不得不在曾经瞧不起、看不上的外戚纨绔子面前,收敛起全部锋芒;
而后宛如一只和平鸽般,毕恭毕敬的躬身行礼,口称:雁门守郅都,拜见丞相……
而且这个反差,不止是过去的郅都和窦婴二人,和现在的二人之间的关系、尊卑;
还有丞相的位置,从原先对郅都礼待有加的桃侯刘舍,换成了必然对郅都不冷不淡的窦婴的缘故。
再者,如果只是丞相换了个人,那郅都或许还不至于这么难受。
仅仅只是换了个没那么亲近自己、尊敬自己的丞相,郅都也不至于发出‘长安已不再是长安’的感叹。
真正让郅都感到陌生、感觉长安已经大变样的,是包括窦婴担任丞相在内的,朝中公卿全面大洗牌。
——御史大夫建陵侯卫绾
郅都当然认识这个人。
甚至可以说很熟。
太宗孝文皇帝之时,郅都因勇敢正直而任中郎,彼时,郅都的顶头上司:中郎将,便是卫绾。
但说是顶头上司,郅都对卫绾这个中郎将,却历来都有些瞧不上。
一来,是不同于其他或勇敢、或智慧,或作战悍不畏死、或打仗智勇双全的中郎——卫绾这个中郎将,是靠‘弄车之技’上位的。
说白了,就是驾车技术。
对于驾车技术高超的人,郅都本也没什么歧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