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长春“大轰炸”1(1/2)
虽然这些年张云威名在外,战功赫赫,先后率领独立支队歼灭鬼子数十万,是八路军中最让鬼子胆寒的对手,但事实上他却一直是一个极为保守的将领。
按照丁伟在铁三角聚会时的笑谈,张司令指挥作战有“三不打三必须”。
所谓“三不打”,就是牺牲太大的战斗宁愿不打,没有把握的战斗绝对不打,火力不远超鬼子的战斗尽量不打!
而“三必须”,就是必须保持战场敬畏,不和鬼子玩心思;必须保障后勤充裕,不让战士缺弹药;必须避免无谓牺牲,不让军属留遗憾。
因此独立支队从来都是以强击弱,以众敌寡,习惯火力致胜,用“张云弹药量”将无数鬼子送进了地狱。
而在指挥联合空军方面,张云更是保守到家。
虽然历次大规模作战中,美国方面的指挥官屡屡建议联合空军机群要远赴敌人控制区域作战,尽快消耗敌人战机,全力夺取制空权。
但考虑到八路军空军底子太薄,飞行员培养能力和整体数量不足,张云一直强压着联合空军尽可能在己方实控区域作战,以地面优势尽最大努力保存己方飞行员。
这固然可以较好保存己方力量,帮助联合空军快速积累飞行员,但确实也是一种极为保守的做法,甚至称不上正确。
毕竟,空军本身是一种进攻性而非防御性力量。
细数军事历史上,凡是大规模战争,夺取制空权都是交战双方的重中之重。
而夺取战场制空权,就决不能让空军固守家中,而是要依靠战机前出,以机群摧毁敌人前沿机场甚至是后方机场。
这其中,必然也会伴随着大量的飞行员损失。
根据张云来自后世的记忆,整个二战期间,鬼子损失了超过5万名飞行员,漂亮国则损失了超过10万飞行员,汉斯国损失6.8万,腐国损失7万,毛熊虽然没有准确数据,恐怕也损失了超过10万。
甚至,就连国府都损失了超过5000名飞行员。
可以说,二战战场上,飞行员也只是一种昂贵的消耗兵种,与其他兵种没有什么两样。
同样的,夺取制空权虽然会造成飞行员损失巨大,但一旦夺取后则好处多多。
历史上,漂亮国在夺取制空权后,以超大规模战略轰炸大量摧毁了汉斯国和鬼子国内的工业城市,严重降低两国的战争潜力,进而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知道机群前出必然损失巨大,张云此时打算发起对沈阳、长春等地的“大轰炸”,绝对是下了很大决心。
当然了,如今八路军联合空军轰炸机数量不足,且缺少B17、B29等战略轰炸机种,张云也打算尽可能完整接收鬼子建设下的东北工业能力,自然不会发起什么战略轰炸。
他的想法,是以摧毁鬼子地标性军营、建筑等方式向东北百姓宣告八路军的到来,辅助以抛洒大量传单,让此时绝望的东北百姓知道胜利就在眼前。
这样酝酿一段时间后,后续部队就可以较为方便获得3000万愤怒百姓的民心。
大军所到之处,自然可以快速获得老百姓支持,进而获得八路军最紧缺的情报和人员补充,进一步加速部队收复东北的进程。
……………………
主意既定,张云很快就将侦察报告以及最新命令报往了总部、老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