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八十一章 德国打算

第八十一章 德国打算(2/2)

目录

而现在,德国基本上恢复了元气,所以,德国开始倒算也不出乎意料,更何况德国人本身在骨子里对东非这种混血国家有一定的歧视。

如今,德国巴伐利亚的某个演说家,就时常在啤酒馆等公共场合表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认知错误:认为黑人或者黄种人可以变成德意志人,因为他学会了德语,并愿意在将来讲德语,他就能成为德意志人,我们永远不能清楚地看到:这种‘德意志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去德意志化’……这种过程不是‘德意志化’,而是在摧毁德意志民族的元气……”

毫无疑问,阿道夫的这种言论,等于指着东非的鼻子骂,但是,这正是阿道夫拉选支持的一种办法,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德国底层社会,阿道夫的言论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只不过,如今阿道夫这种德国人,并不能像前世那样发展的顺风顺水,因为如今德国的整体状况比前世要好太多,这限制了阿道夫这种极端民族主义者在德国政坛上的发展。

至于德国政府,他们的一些人可能赞同阿道夫的理论,但是绝对不会表现出来。

相对于东非这种“杂”血德意志国家,毫无疑问哈布斯堡领导下的奥匈帝国如今更受德国信任,虽然奥匈帝国不是德意志国家,东非好歹还打着德意志的旗号。

但只要哈布斯堡家族继续统治奥匈帝国,奥地利在这个帝国中发挥主导作用,那它在德国眼里,对德国的重要性远和可靠性就大于东非。

所以,赫尔曼说道:“必须巩固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这对于帝国来说是必要的。”

“本身匈牙利民族主义分子就是奥匈帝国的不稳定因素,再加上如今匈牙利的工党,可以说这两个集团如果合流,那奥匈帝国随时可能面临解体的风险。”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好军事干预的准备,也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对于赫尔曼所言,也有德国官员表示了自己看法:“皇帝陛下,还有首相先生,匈牙利的情况,应该不至于这么糟糕。”

“毕竟,匈牙利的独立分子,就算再不理智,应该也不大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和工党联手,只有那些混的不如意的匈牙利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才有可能做出不理性的选择,但他们本身影响十分有限。”

匈牙利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也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匈牙利的贵族,资本家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精英阶层,另一个就是平民阶层了。

毫无疑问,过去匈牙利和奥地利的纠纷,主要是前者主导的,毕竟他们掌握着匈牙利的权利,如果他们不支持,那所谓的匈牙利独立就是镜花水月。

甚至来说,如果这些精英阶层不支持匈牙利独立,恐怕奥匈帝国的同化早就完成了,而不至于发展到今天如此割裂的局面。

而对于这个群体,不管他们的态度如何,也不可能和工党合作,甚至他们已经和工党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反而要依赖奥匈帝国中央,剿灭工党分子,夺回他们的财产和权利。

“所以,匈牙利工党发动的叛乱,对于奥匈帝国未必不是一个机会,要知道,匈牙利工党这次肯定会对匈牙利的精英阶层造成重创。”

“如果,奥匈帝国能够利用好,说不定就能解决一直难以推动的民族同化问题。”

“对于我们德国来说,现在奥匈帝国的稳定,对我们更加有利,而一个分裂的奥匈帝国,之前我们也看到了,战斗力实在过于低下。”

“所以,如果奥匈帝国不解决民族问题,那对于我们和奥匈帝国的联盟同样是不利的。”

这名德国官员,很显然是想拉奥匈帝国一把,因为奥匈帝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一战中的表现,实在不匹配他的整体实力和地位。

放在过去,德国肯定不愿意看到奥匈帝国强大,因为当时,奥地利是普鲁士统一德国的障碍。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德国统一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整体已经相对稳固,即便奥地利再复兴,它对如今德国本身的稳定也不可能造成太多影响。

更何况,如今奥匈帝国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应声虫,同时,在一战里,奥匈帝国也彻底得罪了英法两国,这也意味着它必须和德国站在一起。

所以,适度扶持奥匈帝国是符合当前德国利益的,就算奥匈帝国能够完成民族整合,它和德国的差距也已经被拉开太大,在军事,经济,工业,科技,人口等各个方面,短时间里都不可能成为德国的竞争对手。

更别说,奥匈帝国的民族整合基本上不可能完成,就目前奥匈帝国的情况,除非政治制度上彻底改变,确立奥地利的完全核心地位才有可能实现。

所以,赫尔曼说道:“的确如此,如果哈布斯堡能够把握好机会,确实有助于缓解其民族问题,至少在近期,我们是不希望奥匈帝国解体的,反而期望他们的凝聚力,能够有所提升。”

“当然,对于奥匈帝国的干预,也必须慎重,毕竟我们不能容忍东欧再增加一个工党政权国家。”

“所以,一旦匈牙利的情况超出阈值,那我们的军队就应该进场,我们不能对奥匈帝国的应变能力,抱有太大希望。”

“就如当年的波斯尼亚事件一样,这些年奥匈帝国一直在走下坡路,一个小小的风寒感冒,就可能对他们伤筋动骨。”

赫尔曼对于奥匈帝国政府的能力是持有怀疑态度的,而这都是基于奥匈帝国在一战的拉胯表现得出的结论。

虽然,奥匈帝国中后期,战斗力看起来不错,但前提是有德国的组织和援助,而且,当时奥匈帝国的对手,沙俄在德国看来可是十分落后。

除此外,奥匈帝国也就和英国人交过手,但是当时南线的英军完全是二流军队,且夹杂大量殖民地仆从军。

所以,赫尔曼认为,如今奥匈帝国也就只能打打顺风仗,如果匈牙利工党表现稍微好一些的话,可能就让哈布斯堡难以应付。

而这个时候,德国就必须亲自上场,帮助奥匈帝国解决这次政治危机。

而德国政府的大多数人也是如此想法,于是,政府顺利通过了关于帮助奥匈帝国剿灭匈牙利工党的各项预案,并且做好军事上的准备。

不过,在奥匈帝国正式向德国求助以前,德国还只能观望,这倒不是德国不想现在就下场的问题。

而是,奥匈帝国本身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所以也有着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它们当然更希望不借助德国的力量,就可以彻底镇压匈牙利的叛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