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大理寺小饭堂 > 第五百五十八章 佛手化橘红

第五百五十八章 佛手化橘红(1/2)

目录

身在大理寺公厨,温明棠日常听到的夸赞不在少数,有夸她菜做得好的,也有夸她人聪明生的好的,诸如种种夸赞,每日都能听到,温明棠也早习惯了。

可眼下,听着公厨中杂役们纷纷点头称赞她和纪采买有远见,早早看出了汤圆讨要银钱这件事不简单时,温明棠心中却是非但没有高兴,连素日里的平静也没有,反而有些酸涩。

虽是猜对了,可有些事,却是宁愿自己猜错了的。

看了看外头的日头,已临近午食了,还不见纪采买、汤圆同阿丙三人回来的影子,温明棠说道:“准备午食吧!他们不回来吃午食了。”

杂役们闻言纷纷起身,撸起袖子,准备接过今日分菜师傅的活计。

当然,分菜师傅这等活计不需要动脑子,自也还是分的出心思继续想着温明棠先时说的那些事的。

有人一边撸袖子做活,一边问起了温明棠:“温师傅,我实在是好奇,若是当真遇上了这等事,先前给条子的管事要敲打汤圆他们补齐先前发条子的好处费,那发钱的两个管事想骑墙观望,唯恐被静太妃的人回来清算,拖着不肯发钱。这等情形真真光是想都叫人为汤圆他们捏一把汗了,如此的话……该怎么办?”

当然,替汤圆他们担忧是真,可温明棠说的情况正巧戳中他们的痛处也是真的。

在大理寺衙门里做杂役的,自不会是什么富贵人,更没有什么过硬的身份会让他们日常办事不遭刁难,这等事并非遇不到。汤圆、阿丙两个算是运气不错的,有纪采买、温师傅这等人帮忙,他们可不定有,当然,寻常百姓也不定有那么多要办事的时候就是了。

“给条子的管事想要先前发条子的好处费,自是会授意发钱的管事扣着银钱不发,”温明棠说着随手将腰间挂着的一枚不怎么值钱的铜子儿吊坠摘下来,比划给众人看,“这铜子儿吊坠就是汤圆要的银钱的话,那先前给条子的管事便伸手拽住了这吊坠上的绳子,只看自己什么时候收到汤圆他们补的好处费了,才肯松手。于他而言,可不管汤圆他们能不能拿到这铜子儿吊坠,只管自己发条子的好处费到手。”

“那发钱的两个管事若是骑墙观望,唯恐被静太妃的人清算,自是不能让铜子儿吊坠落入汤圆他们手里的,自也要拽着这根绳子不放的。”温明棠说着让一旁的关嫂子两只手抓住那吊坠的绳索,自己又伸手覆了上去,看着那三只拽住那铜子儿吊坠绳子的手,温明棠说道,“所以,这等情形之下,三只手不论哪一只手都根本没有想给银钱的心思,其中一只发条子的手在等好处费,便是补了好处费,那手也只是松开罢了,可不管另外两只手松不松开的。如此……你看他们拿着条子去领银钱,面对的不论是发钱的,还是给条子的,哪个都根本没有给钱的打算,又怎么可能拿得到银钱?”

一席话听的杂役们纷纷摇头,帮忙拽住绳子的关嫂子看着被自己抓在手里的绳索也忍不住感慨:“这不是等同是拿着欠债的条子去寻根本不想还钱的人还钱么?能要到钱才怪了!”

“老老实实的按照流程走,他们确实拿不到银钱。”一众杂役唏嘘了起来,“如此……该怎么办呢?”

“兴许需要闹一闹了。”温明棠想了想,说道,“纪采买亦是厉害的,惯会同人打交道的主,是清楚怎么闹的,一番手腕下来,多数情况下是能要到的。”顿了顿,不等众人说话,温明棠又道,“若是纪采买他们酉时前没要回来银钱的话,说明对方荤素不忌,软硬不吃,那没办法了,需寻个能镇得住小鬼的阎王爷来了。”

“难怪人常道‘阎王好送,小鬼难缠’呢!”杂役们听到这里,笑了,有人问温明棠,“可是请林少卿帮忙出面走这一遭?毕竟林少卿有这身份在呢!”

想起原主出生当天便落户‘长安人’的户碟以及赵司膳、梁红巾她们长到七八岁才成正经‘长安人’的户碟,温明棠心中感慨,对杂役们想到请林斐帮忙的办法也不觉得奇怪了。因为当年温玄策名动天下之时,家里人办这等小事时确实不曾遇到过什么阻碍,哪怕温玄策同管理这些落户的小吏们并不认识。

柿子专挑软的捏。有时并不是柿子做对了什么又或者做错了什么,而单纯的只是身份软硬不同罢了。

“我不知道。”温明棠对一众杂役想到的办法笑了笑,说道,“或许并不需要闹到这一步也不定!毕竟我们汤圆与阿丙都是大耳垂,有福气呢!”当然,当真需要闹到这一步了,那要如何解决也不是此时在公厨里,对内务衙门情况两眼一抹黑的她所能猜到的了。

温明棠不动声色的将话题岔开了去,毕竟那句“大耳垂,有福气”的话如同子清、子正两人“天予不取”的话一般,算是戳中了在场大多数杂役的心声。

看着下意识纷纷捏起自己的耳垂,开始比划自己耳垂大小的杂役们,温明棠将那挂了铜子儿的吊坠重新系回自己身上,看着堂中打耳洞的妇人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或许该寻个重些的耳坠子带了,如此……将耳垂坠大些,也有福呢!”

这里是大荣,这个时代的寻常百姓想要过好日子,除了日常干活勤快些之外,多是会做些同“祈福”“增福”有关的举动。也不知有没有用,但做了总比没做好,至少心里能踏实些,告诉自己在为自己增加福运方面自己算是尽力了。

其实,又何止大荣的百姓会如此呢?温明棠想到现代社会,身边不少人,甚至包括她自己都会买些五颜六色的水晶招财、招福云云的。人,总是有想过好日子,为自己祈求福祉,增添好运的美好期望的嘛!

正想着现代社会自己为求福做出的种种举措,一个摩挲着自己耳垂的杂役妇人出声了:“那酒楼里的说书先生说那什么演义里的美人貂蝉就是耳垂小的,后来带了大耳坠,将耳垂坠大了,才有了福气,跟在贵人身边,从此过上了吃香的喝辣的好日子。如此看来……这法子指不定是当真有用呢!”

一席话引的不少人都凑过去问了起来:“当真?”

“我家那口子说的。”那杂役妇人说着,显然已是意动了,她道,“左右大耳坠子也不贵,下回买两副换着戴戴,如此……保不准也能有福了呢!”

这话听的温明棠笑了起来,身旁的关嫂子见她在笑,一边摸着自己的耳垂下意识的往下拽了拽,想将耳垂拽大些,一边也忍不住问她:“温师傅,是不是真有这么个说法?”

“唔,那不知什么出处的民间野史传闻好似确实有,不过演义里不曾听说过。”温明棠闻言笑着说道,“不过大耳坠子不贵,且带着,衬的人脸小,也好看些,若是不影响做活计的话,带着也无妨。当然,影响做活时,摘了便成!”

看着在场众人纷纷议论着美人貂蝉带大耳坠,坠大了耳垂,从此过上了吃香喝辣的好日子的话语,温明棠想起现代社会时曾看到的一句话“百姓在想象皇帝是用金锄头锄地的”,这话乍一听有些好笑,可细一想却也笑不下去了。

皇城里的天子只有一个,可世间百姓却有千万。多数人认知如此朴素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那美人貂蝉涉及的故事无论是董卓还是吕布,读过些书的都知道其风评都与“好”无关,只看演义里的故事,其结局也与“好”不搭边,只是为故事穿针引线而出现的工具人罢了。

可在在场众人眼里,看到的不是那些故事背后的深意亦或者嘲讽,而是貂蝉跟在贵人身边,当真过上了“吃香的喝辣的”好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