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老王这锅背的冤(1/2)
政事堂没让赵曦失望。政事堂不仅很快的出台了办法,还是少见的在政事堂取得了一致。
“宗亲之法,政事堂议定十条。第一,宣祖、太祖、太宗之子,皆择一人为宗,令世世封公,补环卫之官,以奉祭祀,不以服属尽故杀其恩礼。”
“第二,祖宗袒免亲五服以外的远亲),已赐名授官者,将军以下,愿出宫为官的随意,但必须经大宗正司投状上闻……”
……
啰啰嗦嗦十大条……还别说,政事堂相公要是想做事,还是能考虑周全的。
这十条变革措施,从祭祀,到授官,再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一项一项都考虑的相当周祥。
赵曦没做任何变动,直接签署了。主要是他对这时代宗亲观念了解并不深,有点无从入手。
干脆就以政事堂的为主了。
在赵曦看来,这已经相当宽限了。
“官家,今日放衙后,数十宗亲齐聚王相公府门,与王相公家仆推搡。巡捕介入方各自散去,扬言明日还会继续讨说法……”
听王中正好像有点幸灾乐祸。
宗亲堵王安石家门?没缘由呀。
“市井传言,宗亲变革乃是王相公新法内容,是王安石一手推动了宗亲变革……”
这……这也太扯了吧!哪跟哪呀?还真是扛雷了。
变革现在国朝的某些制度,王安石本来就是一个扛雷的角色,最起码赵曦一开始就是这想法。
赵曦的本意,是让王安石挡一下文官团体的攻击,这样避免整个朝堂是一个整体,导致他有些想法没法推动。
这些日子于心不忍,自觉的替王安石分担了些文官的注意力。没想到宗亲倒是先出手了。
朝堂还是有高人啊。
从目前的朝廷现状看,君王很好的运用了异相相搅。
革新一方和守旧一派,明争暗斗,君王的态度便越发重要……本来君王的态度就重要。
这样,就造成了谁取悦君王,谁能更好的捕捉君王的想法,谁在朝堂就占据了主动。
这是文官团体最不想看到的情形。
别扯什么文人气节,更别谈风骨,那玩意儿是在特定情况下,根据需要展现的。
学会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才是至理。
农田水利法和宗亲革新的顺利推行,臣工们看到的是…~官家有意革新。
同时,革新派和守旧派的界线越来越明显了。而原本为守旧一派摇旗呐喊的臣工,为越来越退缩了。
这让明眼人很揪心。不是揪心革新,而是揪心这种君王主导朝廷的局面。
近百年,历三朝,几任相公呕心沥血,前仆后继,好不容易才有了政事堂分权的现状。结果让王安石这样一折腾,主动权又回到帝王手里了。
这让文官团体对现状很担心,对王介甫很恼火。
“宽夫,这样可以吗?”
“稚圭,找茬的宗亲,而官家是族长。当宗亲这般缠着王介甫,而作为族长的官家不理不问时,王介甫就明白文臣团结的必要性了。”
两个人,一壶茶,隐秘的环境,说着如今朝堂最敏感的话题。
这俩人就是韩琦和文彦博。
“稚圭,你担心的并不是新法,与大多数臣工反对新法不同。你是担心朝廷的局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