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治世能臣(1/1)
魏军收拢兵将,沿着灃水河岸向北撤退。魏续和陈宫自然不会放过取胜良机,于是纵兵追赶。戚寄也本欲率部追击背袭的魏军,却被陈宫派信骑勒令禁止。
曹昂曹洪率魏军退走不过一刻,灃河河水突然暴涨,水面霎时溢过了河滩。幸而楚军得令并未越河追击,否则必然损失惨重。
楚军大举追击之下,魏军损失了些兵马。好在魏国后将军徐晃及时率本部赶到,截住魏续又是一阵厮杀。魏续本就不敌徐晃,又因此前厮杀体力耗损严重,被徐晃双斧杀得节节败退,只好下令楚军各部停止追击,各将收拢整顿部曲,帐篷也不扎了,以军阵立营,士卒们就地背靠背歇息了,先对付了今晚。
原来徐晃率部击破张辽之后,麾下部卒也是死伤疲惫,便是一直慢慢悠悠吊在魏军阵线最后面一边整休,一边给在灃水上游组织郾城军民掘土截流的魏国典农中郎将任峻担任护翼。顺便扒扒阵亡的楚军衣甲,搜罗其随身携带的军粮。
待大战快要落幕,徐晃便是整顿部曲,列阵又给魏军主力殿后。
话说楚国军卒实在太过富裕,每人身上背负的干粮都至少有足额的面饼十几张。魏军士卒们视之如性命一般金贵的粮饼,宁愿丢掉盔甲兵器也不愿浪费丢弃浪费的粮食,楚人们在打了败仗之后居然纷纷先行舍弃抛却。
尤其徐晃在听说在与楚军中军交战中,不少楚军士卒还将这些大饼放在衣甲里面,以此来抵挡刀矛飞箭,实在奢侈。
当然这种败家法子却也起到了奇好的效果。首先是刀兵相交,处于守势的楚军士卒并不用过多担心敏捷性和机动性的问题,于是这些厚实得过分的面饼使得楚军士卒大大减少了致死致伤的可能。
而魏军全线冲击楚军阵形的时候,弓箭手在后排列队拉弓曲射。而楚军的弓箭手自然不会放任魏军箭矢漫天飞来,于是优先与魏军弓手对射。这种时候“饼甲”的作用更明显,两军弓手本就相距较远,箭力本就不强。射到人身上就算穿透了这个时代士卒标配的两当铠,就只能一头扎在面饼上不得寸进。于是一顿对射下来,魏军弓手较楚军损失惨重。
曹操不同于其他诸侯,撤退时自己总是走在自军队列最后面。如此一来全军如有鞭策,前军唯恐主帅有失而行军更为干脆利落,后军则军心镇定进退有序。是以曹操前半生南征北战尽管胜负参半,却总能维持军伍不溃,将卒一心向曹,乃至数次一败涂地之后仍能东山再起,屡次于绝境困境中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此时许褚带武卫营从其左右。待徐晃打退了楚军的追击,曹操这才令车驾返回郾城。
稀疏的,兴平末年举家迁往荆州,但却不应荆州牧刘表征召。建安元年便是又和杜袭举家北还投奔曹操,杜袭被任为南阳郡西鄂县长,而赵俨被任为汝南郡西南部的朗陵县当县令。
深受演义荼毒的张绣虽然对赵俨其人并没有丝毫概念,但是从其与辛毗、陈群、杜袭这些国士名臣并列可以得知其并不是个易与之辈。
随军军师李儒宽解道:“能在敌国大军压境时冷静判断时势,并不贸然率农民临时组成的军队去协防郡城,而是保存隐藏实力。待吾军战线拉长,无暇顾及诸如朗陵、义阳这些偏远县邑之时,召集县卒乡兵与郡中世家豪族谋划起事。朝夕间夺城自守。足见此人刚毅有度,才略可济。此人就算今时今日尚为显名于列国,假以时日也会是一个难对付的人物。”
李儒并没有预测错,后来的赵俨果真成为了一代文武兼备的当世名臣。
而至于梁习,张绣自己也慢慢想了起来。历史上与刘馥、温恢、张既、贾逵并称的曹魏五大封疆大吏和治理地方的能臣。这样的人才为敌国效力却是令张绣妒羡不已。
张辽魏续统领着楚国十万大军,以太尉陈宫为军师,却仍是败于曹操的疲饥之军。对此张绣有所预料,却心有不甘。而历经一整个月的攻打,却仍是没能攻克曹仁夏侯渊据守的谯郡,张绣更是心情糟乱。
自己带来的精锐中军八校尉部,在攻城战时仅有张先雷叙的淮南盾兵营、陈策的锐步营和太史慈的横江射手能起到效果。而至于西凉铁骑、并州狼骑,羌胡弓骑、陷阵营、丹阳兵解烦兵则全是无法一展所长。楚军做好了野战决战的准备,结果却只能打攻城战,打的很是别扭。
让张绣沉不住气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刘备宣称与魏国盟好,并派昌豨糜芳率一万鲁军来援曹仁。这还不止,刘备亲率大将关羽张飞,以赵云为前锋,统领七万鲁军自广陵南下,直取寿春。
早在战前,贾诩便给张绣谋划过此次北伐。楚国国势愈盛,已成不亚于河北晋国之兵势。而曹操与刘备共分中原,夹在晋楚两大国中间,已是成唇亡齿寒之势。
所以攻魏,刘备之鲁国必然相救。
这也是张绣决心将所有精锐战兵集中在自己身边亲自统领的缘故。本意是打算在豫州中部地区击破曹操的主力,或甚至与魏鲁联军来一场惊动天地的大决战。
本书来自